分类: 草野 |
媒体说,广电总局领导最近点名批评了东方卫视“上海春晚”中名为《菊花台上的夜宴》的小品,理由是认为小品在恶搞那两部大片,认为“国产电影还处于发展阶段,最好不要中伤和诋毁国产电影”,要求“不准在文艺作品中批评国产电影”。
看到这个消息,愕然。我不知道如今是2000年代还是1960年代,或者,广电总局的领导还是几十年前的思维,左得令人发指,不可思议!请问,如今什么不是“处于发展阶段”?那么是不是都不得批评讨论?文艺作品,不得批评国产电影,那么是不是每一个部门都可以要求不得批评自己的行业?离开了讨论现实,文艺作品还叫文艺吗?不成了样板戏嘛!
这么一想,这央视春晚每况愈下的最深层次原因原来不是演员,不是导演,是某些人的思维意识。难怪以讽刺幽默为第一生存要素的相声一蹶不振,堂堂马季先生只好头戴一顶“开创了歌颂相声”的“高帽”,小品的路子越来越窄,难怪严顺开先生被一遍遍毫无艺术可言的编排要求徒叹奈何,直呼跟不上导演的要求,眼睁睁看着自己参演的小品变成味同嚼蜡的闹剧。
再联想开来,女足最近演义得轰轰烈烈的所谓“队委会”制度原来也是一个思维模式。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违背(艺术、体育)客观规律,为强化某种目的结果反而损害了关键主体。客气一点讲,是思想陈旧、方法陈旧、没有抓住实物的本质;严厉点讲则是某些部门某些人不能高瞻远瞩,不能胜任自己的职责,难以承担应该肩负的责任,于是以各种名目构筑“防火墙”,确保自己万无一失,一旦目标实现不理想,那么自己的责任风险就可以降到最低。
我们的传统从来都是“自我革新”,但愿这种革新不要距离太久!!
前一篇:他们嫉恨于丹,其实他们更需要于丹
后一篇:喜欢小崔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