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不同而相谋

(2006-04-15 22:22:39)
分类: 随笔
今天讨论上海总体规划的后评估。气氛热烈。看看人家发达国家,制度健全,法制健全,当然规划体系也健全,任何重大决策都有一系列完整的步骤。看我们,速度世界第一,能简就简,如果要跟西方一样的评估的话,无异于文明世界与荒蛮世界的对话,鸡同鸭讲。其实根本的差异是我们还是在过程中,一切火候未到。所以今天的评估必然要要讲一点符合发展事情的“因地制宜”,更多检讨自己而不是这个社会背景。《孟子·卷三》:“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学问也一样。
 
今天还看到一个故事:“李远哲好几年前去以色列访问,在耶路撒冷和市长见面时,就问对方如何解决耶路撒冷族群分裂的问题。耶路撒冷市长闻言就问他:“你是科学家吗?”李远哲答说:“是。为什么您这么问?”市长说:“科学家最糟糕的地方是他们老是想来解决问题。但我们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千年了,我们只想怎么去接受这个问题、与其共处度日(live with the problem)!”于是李远哲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公开演讲后接受提问时说,科学家与政治人物其实是两种很不同的专业,科学家只想寻求真理,寻找某件事的正确处理方法,但政治人物寻求的是妥协,怎么分配钱,怎么平衡利益冲突。”
 
城市规划现在的痛苦也是一样。其实很多技术领域面临的都是一样的困境。但跟李远哲不一样,他可以逐步选择远离政治,不再为阿扁加油,但是城市规划作为政府部门之一,只有道不同而相谋。
 
有人会反驳,错!怎么可以把我们的政府等同于那些政客呢?其实,撇开政治,规划本身就是一种利益协调的平台。而政治很多时候就是一种利益的诉求和分配,即使是人民政府,同样会面临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个体与大多数等等具体的利益问题,更不用说诸多有或没有政府背景的业主的利益诉求。这是一个正常客观的常态。
 
那么技术部门为何痛苦呢?因为与科学类似,技术的文件总是基于相对理想和完整,需要相对周全的论证和步骤。往往最忠实得根据决策出发点开始的技术论证最后往往不是决策的根本需求。技术只是决策的工具,但又需要技术的中立和客观性,不然技术部门就成为了见风使舵的舵主,等同于自掘坟墓。所以,这是一个吊诡的现象,作为技术部门,你总是要从最完整理想的角度,至少是欺骗自己,鼓舞自己,从技术角度论证彻底;但同时也要是时刻准备好一无作用或直接被利用的心理准备。不欺骗自己,就难以投入最大的热诚发挥最大的能量,不心里准备好,就必然在颠峰的刹那撒手西去,万劫不复。
 
道,乃方法。谋,从小处说就是不得不谋,部门决定。从大处说,服务社会,提升社会,匹夫有责。即使不是强行要谋,也要主动相谋。个人微利,何足道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