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轰炸大师之——今日免炸
(2018-12-12 09:00:15)
标签:
教育历史时评文化 |
分类: 说论语 |
第十集 子谓仲弓
下面的两章我们要同时讲,因为这是关于一个人的。
第6篇第6章
原文是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翻译过来是这样的
孔子对仲弓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仲弓就是冉雍,善良诚实的那么一个人,孔子很喜欢他,赞赏他的德行。
在孔子的学生中,冉雍和颜回一样都属于德行比较高的。换句话说呢,就是能力不太强的。就像现在,要是谁当面说一个姑娘有气质,基本上就是说你长得比较寒酸。
冉这个姓是出于周王王族的,因此冉雍的出身应该是士,可是家里比较穷。
古人祭祀天地,多要选用样貌高贵的牛,而这样的牛通常是专门饲养培育出来的。犁牛就是耕地的牛,也就是普通牛,是不能祭祀用的。可是,犁牛生下来的小牛如果是红毛靓角,这样漂亮的牛也就可以用来祭祀了。这是孔子在勉励冉雍,说你虽然出身在一般家庭,可是自身素质好,不要担心自己的前途。总之吧,就是类似天生我材必有用之类,增强他的自信,要他耐心等待不要抱怨。
为什么我要加上不要抱怨这句话呢?因为孔子的话用的是反问句,反映出冉雍在这个时候有些沉不住气了。
在孔子的学生中,冉雍的出仕是比较晚的,孔子担心他会抱怨,因此这样安慰他鼓励他。
后来,在孔子的推荐之下,冉雍终于担任了季孙家的家宰。可是似乎时间不是很长。从时间段来说,在冉雍前后担任季孙家家宰的都是冉有,因为很可能是冉有有段时间身体不好,冉雍代理了一段时间。与冉有相比,冉雍的能力确实差距比较大。
下面是第12篇第2章
原文是这样的: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翻译过来是这样的: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用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朝廷上工作不要抱怨,在卿大夫的封地里效力也不要抱怨。”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冉雍问仁,孔子回答的都是怎样做官。因此,这是冉雍担任季孙家的家宰前向老师请教。孔子的回答,基本上可以这样总结:少说话,做事小心,不要抱怨。
能力不足,谨慎来补。
为什么孔子要强调不要抱怨?因为越是能力不足的人,就越是喜欢抱怨。
在官场,在职场,做事要严谨,而且人前人后都不要抱怨。
实际上,没有人喜欢爱抱怨的人。爱抱怨的人在官场和职场都是没有前途的,这一点古今中外都一样。
这两章,我是不准备轰炸谁的。这倒不是说大师们都懂得这两段话的背景,实际上好像多数人还是不知道,不过这不重要。
这两段话的译文大家基本上是一样的,顶多用词有小区别。
钱穆认为第一章中的“子谓仲弓”不是孔子对冉雍说,而是孔子评价冉雍,这完全有可能,不过这不重要。
说句良心话,南怀瑾在这两段的发挥不错,他肯定不懂背景,但是对于字面意思的讲解很精彩,讲做人讲得一流。这里,给南怀瑾大师一个赞。
我的看法,这主要是讲在官场怎样做人。当然,也适用于平时的做人。
而我最看重的一点就是“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这句话,这句话是点睛之笔,也是最针对冉雍的。
实际上,这句话的实用性也最强。有些人有能力又肯干,可是在官场总是混不出来,为什么?回去想想,是不是常常抱怨?
官场里有很多人没什么能力,干活也是马马虎虎,但是总是面带笑脸,从不说人坏话,从不抱怨,这样的人往往升得最快,不是吗?
所以,要升官,就记住孔子的话:在单位别抱怨,在家里别抱怨,就是在梦里也不要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