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历史时评文化 |
分类: 说战国 |
子墨子曰:“吾言足用矣,舍言革思者,是犹舍获而拾粟也。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译文:墨子说:“我的言论足够用了!舍弃我的学说、主张而另外思虑,这就象放弃收获而去拾别人遗留的谷穗一样。用别人的言论否定我的言论,这就象用鸡蛋去碰石头一样。用尽天下的鸡蛋,石头还是这个样子,并不能毁坏它。”
——《墨子》之“贵义”
公输班没有回兰陵,他选择了留在郢都,他相信在这里他同样能过上好日子。
墨子则找了一个机会再次去见楚王,他试图让楚王成为第一个国君中的墨家信徒。
楚王其实并不喜欢墨子,这一点可想而知,因为墨子刚刚破坏了他攻打宋国的计划。不过呢,闲着也是闲着,聊聊天也可以。
本着这样的心态,楚王接见了墨子。
“先生何以教我?”楚王依规定动作开场。
“我想给大王讲一讲我的理论——兼爱和非攻。”墨子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奸爱?飞公?”楚王有些困顿。
“对,兼爱就是爱每个人,非攻就是不要发动战争。”
“爱每个人?有意思,我想爱我的每个嫔妃都做不到,你教教我。”楚王想到的只有这些。
墨子略略有些失望,不过想想,苦难行军都不怕,还怕这点困难?
“请问大王,这世上的人应该效法谁?”墨子开始循循善诱了,把楚王往自己的节奏上引。
“效法谁?谁?我不知道,先生就直说了吧。”楚王有点不耐烦地说。
“有人说效法父母,可是很多人的父母就是流氓;有人说效法老师,可是好多老师也是水货;有人说效法国君,可是大多数国君都是混蛋。所以,他们都不能效法。”说到这里,墨子停了下来,要等楚王问“那究竟效法谁”。
“那,难道只能效法先生您?”楚王话说的有点讽刺,这世上都不是好人了,剩下的可不就是你了?
“错,我们要效法天。”
“效法天?”这一次,楚王是真的吃了一惊,天怎么效法?
“天是无私的,是没有偏爱的。阳光雨露,初夏秋冬,都是给到每个人的身上的,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所以,天就是兼爱的。既然天是兼爱的,他一定也要求人们去兼爱。既然如此,人为什么不兼爱呢?既然兼爱,为什么还要有战争呢?”墨子说,这就是他兼爱的理论基础。
从逻辑上说,这段话没毛病。可是楚王就觉得不舒服,你们穷人反正什么也没有,兼爱就兼爱吧,反正也没有什么损失。可是寡人我什么都有,这一兼爱,不是什么都兼爱出去了?
“先生,我要是每个人都爱,岂不是我这宫室要送出去?我这嫔妃们也要大家共享?”楚王问,他心里只有这两样。
“那当然不用,你只需要实行仁政就好,善待你的人民就好,而不是要把你的所有都献出去。”墨子说,不这么说的话,立即就得走人了。
“嗯,那还差不多。”楚王总算没有发火,不过想了想,问。“可是,我有什么好处啊?”
如果换了是其他人,墨子直接请他走人。可是如今这是楚王,还需要有点耐心。
“兼相爱,交相利啊。兼爱是相互的啊,我爱人人人人爱我啊。你爱别人,给了别人好处,别人也会爱你,也会给你好处啊。”
“给我好处?”楚王笑了,别人有的他都有了,别人没有的他也有,怎么个“交相利”啊?别人能给他什么好处啊?
“大王,风物长宜放眼量啊。您想想,只要您兼爱您的人民,那么全天下的人民就都会来做您的臣民啊。当年大禹不就是这样吗?结果全天下推他为首领。商汤不也是这样吗?所以商朝取代了夏朝。周文王周武王不也是这样吗?所以才有了周朝啊。”墨子的这一套,其实跟孟子的仁义论差不多。
“那我要是不兼爱呢?”
“不兼爱?那就是违背上天的意志啊,那上天就会惩罚您。”墨子威胁说。
楚王瞥了墨子一眼。
“先生,寡人我虽然说不上兼爱,可是比起秦王来说,对待百姓算是好得多吧?可是为什么秦王的百姓越来越多,我的百姓越来越少呢?为什么秦王向天下施暴,上天却不惩罚他呢?”楚王问,这是一个刁钻的问题。
事实上,秦国的强大令天下许多人感到困惑,为什么暴政反而强大?这是许多人一直思考又一直得不到答案的问题。
“时间不到而已。”墨子说,也只能这样说了。
“那,先生所说的兼相爱,交相利,要怎样去做才能实现呢?”楚王问。
“简单啊,只要大王真心愿意去做。只需要用奖赏来鼓励大家,用刑罚来逼迫大家,就能实现了。一旦开了头,那么人们就会像火往上烧而水向下流一样,自然而然地就去做了。”
楚王半天没有说话,他确实在认真地思索墨子的说法。
墨子有些紧张,他不知道楚王思索的结果会是怎样。
“墨子先生,多谢你的指教。不过,寡人做不到。后宫的嫔妃有几十个,有的是寡人喜欢的,有的是寡人没感觉的,有的是寡人讨厌的。要做到雨露均沾,寡人的身体受不了,寡人的心情也受不了。和一个自己讨厌的女人在一起,抛开自己喜欢的女人,寡人做不到。”楚王说,他是认真的。
“大王,你知不知道你错过了什么?”墨子严厉地说。
“我错过了跟我宠妃品尝荔枝的时间了。”楚王说,他说的倒是实话。
“唉。”墨子叹了一口气,实在是无话可说了。
“墨子先生,虽然寡人不能施行你的学说,寡人还是很欣赏你的,我看,你不如留下来做寡人的大夫,如何?”楚王挽留墨子。
“道不行不受其赏,义不听不处其朝。大王,既然您不能用我的主张,我留下里有什么用呢?难道就为了大王的俸禄?”墨子拒绝了。
墨子带着弟子们离开了郢都。
虽然没有能够说服楚国信奉墨学,可是至少达到了阻止楚王攻打宋国的目的,墨子的心情还是不错的。
这一天,墨子一行路过了阳城君的领地,阳城君是楚国的公族,世袭领地。孟胜和阳城君是老相识,两人的关系倒是非常好。
阳城君非常热情地招待了墨子一行,由于吃的太好,墨子都感觉有些惭愧。
“墨子先生,我有个不情之请。是这样的,我呢因为平常多数时间在郢都,这里需要有人帮我管理。孟胜先生跟我关系很好,又有才能,所以我想请孟胜先生留下来,您看行吗?”阳城君话说得很客气,再加上招待非常热情,让墨子无法拒绝。
墨子想想,其实孟胜留下来也好,在这里也能发展墨家的组织,宣扬墨家的主张。
于是,墨子同意了,孟胜就留了下来,并且把阳城君的领地发展成了墨家在楚国的总部。
两年以后,楚国发生了政变,令尹吴起被杀,而许多贵族箭射吴起的时候射中了楚王,构成重罪。其中,就有阳城君。事发之后,阳城君畏罪潜逃不知去向。新任楚王宣布收回这些人的封地,阳城君的封地被收回。
孟胜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对墨家弟子们说:“我和阳城君的关系,既是师生,又是朋友,还是君臣。如今他把封地委托给我,如果我跑了,从今以后,谁还会拜墨者为师?谁还会和墨者交朋友?谁还会用墨家的人?所以,我要以一死来做个榜样,为墨家的事业贡献我的生命。”
孟胜率领着墨家弟子坚守阳城君的封地,与楚王的军队展开战斗,结果自然是以卵击石,包括孟胜在内的八十三个墨家弟子全部战死。
墨子知道后,追认孟胜为墨家巨子。
这是后话。
从郢都到兰陵原本并不需要经过宋国,不过墨子决定绕道宋国,看一看被自己拯救的这个国家。
从楚国进入宋国,墨子的感觉就像在巡视自己的领地一般,指指点点兴高采烈。不过令他失望的是,似乎完全没有人认识他,也没有人知道他就是拯救了这个国家的人,甚至没有人知道他曾经拯救过这个国家。
一路上,墨子和弟子们走到哪里都在帮助那里的人。可是,当他们遇上困难的时候,愿意帮助他们的人却并不多。
这一天,一行人正走在路上,突然乌云密布,随即大雨倾盆。
前方不远,就是一个村落。一行人急急忙忙奔向村落。
此时的村落都是封闭型的,村口一个大门,门内一个守门人。墨子一行来到大门,敲门请求进去避雨。
“你们干什么的?”守门人开个门缝,大声问。
“我们是路过的,能不能避个雨?”
“避雨?”守门人扫视了一番,之间这一帮人足有二三十人,各个都是精瘦汉子,穿着破衣烂衫,十足不像好人。“对不起,不行。”
“不行?”一个墨家弟子愤愤然,大声喊道:“你难道不认识我们?你难道不认识墨巨子吗?你难道不知道是墨巨子阻止了楚国人侵略宋国吗?”
“你脑子进水了吧?”守门人说完,咣当一声关上了大门,任你怎样敲也绝不开门。
“算了,我们走吧。”墨子说,他知道,如果再不走,说不准村里人就会手持武器来攻击他们了。
一行人在大雨中前行,好不容易看到一棵大树,于是人们簇拥到树下,算是稍微遮风挡雨。
墨子一阵心酸,自己为了宋国人不远千里阻止楚王。可是,宋国人竟然不让自己避雨。
“唉,在背地里帮助别人,别人都不知道你的恩德;在众人面前为他们争取利益,即便失败了他们也知道你在帮他。”墨子自言自语,看来,兼爱也是需要技巧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