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痛你永远不懂
(2018-10-31 11:29:14)
标签:
教育历史时评文化 |
分类: 其他评论 |
金庸去世了,他是一个伟人,是一个值得被印到钞票上的伟人。因为有金庸,我们有了很多的快乐。到此为止,我不想说太多赞颂的话,让别人去说吧。
很多人似乎都在缅怀金庸,他们拿出金庸的著作来替金庸显摆。其实,金庸根本不需要这些。其实,他们并不真正知道金庸,金庸的痛他们永远不懂。
我读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是《射雕英雄传》,此后痴迷于此,立志也要写武侠。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我的心目中金庸与梁羽生是具有同等地位的,直到我看了《鹿鼎记》,我知道,金庸是无可比拟的。
后来我知道,金庸和梁羽生竟然有相同的际遇:父亲被镇压了。
后来我知道,梁羽生之所以小心谨慎,是因为父亲被镇压的阴影一直在他心中,他常常在梦中被惊醒。
金庸说他走出了阴影,其实我不相信。
金庸的武侠小说有一个很清晰的脉络,我来描述一下。
最早他写《书剑恩仇录》,陈家洛是一个传统的侠客,儒雅而且英俊,沉稳而又机智,非常的高大全。这个时候的金庸作品中,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到《射雕英雄传》,其实还是同样的套路,不过多了一个黄药师这样亦正亦邪的人物。
可是很快,金庸开始突破自己。到《天龙八部》和《笑傲江湖》的时候,好人就不一定是好人,坏人也不一定是坏人。好人可以是更坏的坏人,坏人也可以是更好的好人。
但是,金庸很快发现这个世界似乎并不是这样的。
终于,他写了《鹿鼎记》。在这部书中,已经没有了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只有适应环境和不适应环境的区别。所以,妓院混大的韦小宝完胜大侠陈近南。
金庸说,他最讨厌的就是韦小宝。可是,他却偏偏以韦小宝来结束自己的写作生涯。为什么?
因为这就是现实,而且是他无法改变的现实。他无法再写下去,这已经是他的天花板。他无力继续突破,因为在他的心里终究还是有阴影。
他内心的痛还不止于此,就像古龙小说中所描述的西门吹雪和叶孤城一样,他站在高处的孤独是无人可以理解。梁羽生和古龙顶多在半山腰,其他人则都在山脚下徘徊。“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为此,他只能无奈地退出江湖,远到剑桥去学习中文。学什么?无聊至极而已。
作为一个绝世高手,金庸梦想的死法一定是被一个更高的高手击倒,而不是像这样孤独死去。可惜,他并没有等到这样一个人。
所以,不要为金庸的去世强作哀愁,那是他的解脱。他脱烦而去,他大笑而去,而你却挤出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