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甲午海战与慈禧大寿
(2012-07-18 20:12:01)
标签:
转载 |
甲午海战与慈禧大寿
近日日本关于钓鱼岛问题的一些举动出奇的反常,有学者对照此次东海问题和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前有着惊人的相似,笔者此文仅就甲午海战中的一个大背景发表一些感慨。慈禧太后生于1835年,按照虚一岁的中国传统文化,老佛爷的60大寿自然在1894年,阴历甲午年的十月初十。在中国的社会中,逢旬寿时(即满10年的生日)往往比平常的来得隆重。特别对于慈禧太后而言,其四十大寿时遇到亲生儿子同治皇帝病危;五十寿庆时又遇到和法国人开仗。所以六十寿庆的意义更大,而且由于60年为一个花甲,所以慈禧的60岁大寿一定要是隆重中的隆重。在以统治为核心理念的帝王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的60大寿一定会成为清政府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
“压倒一切”作为政治名词在管理学上可以翻译为不计一切成本,这也正是日本选择在1894年全面挑战清王朝的基本原因。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黄海挑起甲午战争。但随着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临近,清政府一定要继续营造祥和稳定的政治大局,所以政治腐败直接反应为军事无能。阴历九月二十五日大寿庆典拉开了序幕,京中的王王大臣及外省的地方官员开始向慈禧进贡礼物,但就在第二天(九月二十六日,10月24日),日军渡过鸭绿江,随后又在花园口登陆并向大连、旅顺进犯。而清军一路溃败、无一胜绩。
再看当下的钓鱼岛问题,我们不禁奇怪,中日前几代领导人都有共同默契,即把钓鱼岛作为搁置问题,为什么在今年突然日本单方面升温钓鱼岛问题?此举是否与我国的十八大换届相关?在心理学方面有一个“怕什么来什么”的心理现象,其实这背后反映出一个生活哲理,即期望就是弱点。不管是个人,还是组织,越表现出自己的期望,敌对势力越会以此为攻击方向。而且当你越想“压倒一切”地做什么的时候,敌人越以此实现其利益最大化。
对于任何社会,稳定都是发展的大前提,当面对日本别有用心的挑衅时,此时全国一定要同仇敌忾,只有内部的和谐稳定才能形成外部打击最有力的后盾。中国在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中确实积累了一些社会问题,但在国家安全的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举国保持同心同德,面对今天的国际形势,我们可以预言,中国在不管是东海还是南海都必有一战,相信在举国体制下,我们的政府绝对不会向外部挑衅让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