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公”经费不该再缺席政府财政预算

(2014-01-10 08:43:28)
标签:

杂谈

“三公”经费不该再缺席政府财政预算

http://s15/mw690/001wQ1Gwgy6FFOzFrVcae&690


与往年的预算草案不同,今年新增了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把保险基金的预算纳入了市本级预算草案的内容,形成了以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本账”为主要内容的政府预算体系。这是7日,湖北省武汉市人大专题审议计划和预算报告草案时透露的信息。(《长江日报》 201418日)

尽管这份计划和预算报告草案被称为“最透明政府账本”,但是翻看全文,预算报告主文和附表并无体现“三公”经费的情况,这无疑是最大的不足。虽然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重点,预算数增长达14%,但由于未体现“三公”经费,无疑让这份报告逊色不少。从网民的反应映来看,也是对此颇为反感。

2012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要求省级政府在两年内全面公开“三公”经费,并推进公开部门预决算。对于省级以下政府,国家尚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大约也是难以看见地方政府公开“三公”经费的主要原因。笔者手头上正好有一份本地政府的财政预算报告,在列明的14大类支出预算中,只是在最后一类其他支出预算中可能有涉及“三公”经费的项目,但也没有具体的内容,可谓同出一辙。

“三公”经费为啥缺席政府财政预算?这可能与财政预算的编报技术有关,我国目前的政府预算科目分为类、款、项、目四级,而一般预算仅公开到,这样“三公”经费就会混同在其他支出预算的大类中,不再显山露水。此外,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大背景下,“三公”消费极为敏感,而且涉及的又是官员自身的利益,既然没有硬性规定要公开,地方政府也就趁水推舟,根本没有必要去出风头。

但也正是“三公”经费的敏感性,要求政府有“向自我开刀”的勇气,主动将老百姓关注的事项公之于众。这样做,顺应了建设透明政府的大趋势,也是自觉落实中央规定的必然要求。遮遮掩掩的后果,既拉开了与民众的距离,也冲淡了为改善民生所作出的努力。既然公开是必然的结果,那么与其被逼公开,不如加快步伐主动公开,以积极的恣态来赢得民众的理解和支持。至于编制技术,只需将“三公”经费单独列编,甚至可以将细目列入附表,根本不会有任何技术上的障碍。

由此可见,“三公”经费缺席政府预算报告,关键在于政府的决心。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人大代表在审议时能够履行好职责,做好民众的代言人,积极追问包括“三公”经费开支在内的政府行为。但是我们更期待各级地方政府自觉顺应潮流,让“三公”经费不再缺席政府预算,也让政府着力改善民生的努力成色更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