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月办不好一张工资卡,谁信?
http://img.itc.cn/photo/orhcHlXGUQM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的200名环卫工人被拖欠工资四个月,导致部分环卫工人吃饭都成了问题,只能花1元钱买三个馒头充饥度日。(《华商报》2013年7月16日)
与以往的拖欠工资事件不同的是,拖欠行为不是发生在建筑民工身上,拖欠工资的也不是包工头,而是发生在环卫工人身上,拖欠者是当地的政府。政府拖欠工人工资,性质就显得更为恶劣。
对此,当地政府的说法是,工资已经全额拨付到街道办,只不过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相关的手续没有跟上,这些环卫工人的工资卡还没有办好,才导致部分环卫工人没能领上工资。
这样的解释是完全不能信服的。行政区划的调整,应该是政府早就规划的事,又不是临时性的决定,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新成立部门的名称、公章、机构代码等应早就准备妥帖的。连街道的名称还没有批复,就匆匆地将人员调拨,让人怀疑政府行为的合法性。一个尚没有名称的街道办,又是怎样来履行它的职能的?
以此来为四个月办不了一张工资卡推脱,同样不能令人信服。即使是临时机构,也是可以到银行开设账户的。更何况如今的银行很讲究经济效益,哪有生意上门不要反而推到门外的道理?
在笔者看来,拖欠工资的真正原因,在于政府根本就没把环卫工人当回事。总觉得环卫工人人微言轻,拖一段时间不碍事。殊不知,这些工人属于真正的弱势群体,不少工人还要靠微薄的工资来养家糊口,拖欠他们的工资不仅不人道,还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即使工人们不等着急用,也不该拖欠他们的工资不发,按时足额发放工人工资是政府应尽的职责。由此可见,拖欠工资事件暴露出来的不仅仅是政府管理的混乱,更是人本意识的缺失。
人本意识的缺失,不可能仅仅体现在拖欠工资上。现在已经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临时工,只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那么就应当签订合同,享受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所以要问的,政府究竟是如何对待这些所谓的“临时工”的?他们的劳动合同有没有签订?“五金一险”有没有到位?与职业相关的福利待遇有没有落实?这些都需要好好地查一查。
环卫工人可以自认为是“临时工”而不敢发声,但政府却不能再有“临时工”思维来侵犯他们的权益,做出违法的事情来。可以预见的是,由于媒体的曝光,拖欠工资事件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这一方面表明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并不是件难事,另一方面更表明,政府带头依法办事才是减少纠纷、解决问题的关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