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状”农民吃饭是最生动的群众路线
http://img.itc.cn/photo/orrQhSimJOj" TITLE="请“告状”农民吃饭是最生动的群众路线 " />
7月11日,国务院法制办就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6位农民不服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土地征收的批复,在长春举行了一次行政复议听证会。因听证会结束的时间已晚,政府请6位告状的农民及其家属吃了顿便饭。(《新京报》2013年7月14日)
当时的情况是,听证会结束已是下午1时,农民们正准备离开,当地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告知已经安排好了便饭,请农民们就餐。从报道看,这确实是一顿便饭,都是些家常菜肴,只有一名工作人员陪同,虽有酒,也只是为农民们准备的。这一顿饭,吃得农民们心里暖乎乎的,也让笔者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因为,这是践行群众路线最生动、最鲜活的标本。
当前,中央正在组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践行群众路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当前存在的部分干部脱离群众、干群关系紧张等现象,消除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中央的要求十分明确,但如何在工作中真正地践行群众路线,却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强化群众意识,把群众工作融化在日常的工作之中。正因此,像请“告状”农民吃顿饭之类的小事,就成了践行群众路线的典型标本。
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的周到,请吃饭虽然是件小事,但并不是临时安排的,而是工作人员考虑到可能听证会结束的时间会较晚,农民人生地不熟,要找个地方解决吃饭问题也不方便,所以提前作了安排。如果没有较强的群众意识,是不会考虑到这些细节问题。
请农民吃饭,也挺合情理,并不做作,根本不是为了请吃饭而吃饭。确实,在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中,形式主义等无处不在。前段时间,广州市长在谈及慰问困难群众时就称送油送米基本上就是形式主义,话虽然讲得绝对一点,但确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给困难群众送油送米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做做样子,根本没有考虑群众的实际需求。这提醒我们的政府工作人员,在为群众办事时一定要把事情办到点子上,“讨群众的喜欢”,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更重要的是,办实事才能真正拉近干群之间的距离。农民“告状”,只不过是要求政府依法履行职责,显然他们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对立的,更不是你死我活的。妥善解决行政争议,一方面,能依法维护各方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也能促进政府机关依法行政。因此,在处理纠纷的过程中,既要据理力争,依法办事,又要充分考虑对方的立场,与人为善。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理应有更高的姿态。吃农民吃顿饭虽是件小事,却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政府放低身架,并不表明是在退让,而是释放出来合理解决纠纷的善意,无疑这有利于纠纷的最终解决。对农民来讲,即使输了“官司”,但只要是输得明白,也会心服口服。这就能带动更多的纠纷走上依法处理的轨道,从而促进法治政府建设。也正因此,请“告状”农民吃顿饭之类实在、有用的做法也就有了推广的价值,其中蕴含的理念值得其他部门学习效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