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腐”需要艺术更需要氛围
http://181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2/7/13/9/7/u49189588_13940e5dc53g213_blog.jpg
近日,浙江省高院给全省法院下发“拒腐”手册。手册模拟了24种法官在办案中可能遇到的送礼、请托的场景,给出处理意见,还配以各种通俗易懂的反腐倡廉漫画作为补白。浙江省高院院长称,法官要善于拒绝、艺术拒绝。(浙江在线2012年7月10日)
浙江高院编制的“拒腐”手册,指导、帮助法官掌握一定的技巧,提高拒腐的艺术,有着可取之处,值得肯定。但这些技巧说白了只不过是一些纯“技术”的手段,能否起到拒腐的效果,又能起到多大的效果,都是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常言道,一句话能够使人笑,一句话也能够使人跳。这说明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处理技巧,会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从这一点来看,法官掌握一定的“拒腐”艺术,既有利维护法官的形象,又有利于保护好自己。但问题是,当法官面对的是当事人及其亲友等特定人物时,当他们提出的又是不合情理、不合常规甚至是非法的请求时,法官应对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表明态度、讲清道理、坚决拒绝。因为,这不是一个方式方法的问题,而是一个原则的问题。对方能否理解、能否接受,这不是法官本人能够控制的,也不是法官过多地需要考虑的问题。
从本质上来讲,法官是一个做人的工作的职业,如何说服当事人,这本身就是法官职业的基本要求之一。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当事人及其亲友都是可以被说服的,当其自身的利益诉求——不论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无法得到满足时,不满的情绪是难以避免的。法官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在风口浪尖上站稳脚跟。
显然,这不仅仅需要艺术,更需要一种良性的氛围,来保证法官手中的审判权能够公正地行使。这样的氛围应当包括两种层次,外在的就是请托之风不再盛行,其本质是对法律的尊重和对法官的信任。当所有人都认为法官是值得信任的,法官对纠纷的处置是公正的,那么就不会再有人想走“旁门左道”,任何人超越法律的私心杂念也就没有了市场。要达到这一理想化的境界,也就是真正的法治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显然,法官的自律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内在的氛围,就是要让法官有不能为、不敢为、不愿为的约束保障机制,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用好手中的审判权。也就是说,法官如敢越雷池一步,那么面临的将是严厉的惩戒和处罚,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姑息。近年来,监督法官的制度并不少,关键是要能够真正落实到位。另一方面,也必须要考虑到生活在熟人社会里的法官面临的实际问题,要给予法官起码的体面和尊重,这才能让他们经得起诱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