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以撒大教堂,是圣彼得堡最大的教堂,坐落在圣彼得堡市区圣以撒广场上,是一座由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下令建造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建于1818年,耗时40年直至1858年才建成。该教堂最早是1707年建成的同名木制小教堂,之后多次重建。现在看到的圣以撒大教堂是重建了三次后的样子。教堂恢弘壮观,高101.5米,内部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是圣彼得堡最大的教堂。有人还把它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和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并称为世界四大教堂。
圣以撒大教堂的东南面是圣以撒广场。西北面则是赫赫有名的十二月党人广场,这个广场因靠近1829年至1834年修建的参政院,所以最早称为参政院广场。1925年苏联为纪念1825年12月在这儿组织的十二月党人起义把这片广场命名为十二月党人广场。1992年苏联解体后又重新起用了老的名字参政院广场,但是圣彼得堡人还是喜欢称它十二月党人广场。
在十二月党人广场上坐落着一座青铜骑士雕像。这是俄罗斯最早的一座雕像,又名彼得大帝青铜像。基座上刻有“叶卡捷林娜二世纪念彼得大帝一世于1782年8月”字样。雕像的名称来自于普希金的长诗《青铜骑士》。该雕像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为了纪念彼得大帝而下令建造的。雕刻工作经历了12年之久。该雕像的底座是一整块40吨重的花岗岩,是在波罗的海芬兰湾处找到的,光是运到圣彼得堡就用了5个月时间。雕像由法国雕塑家法尔科奈创作,彼得大帝骑在高高跃起的马上,马代表俄罗斯,它双脚腾空,好像要冲破一切阻力勇往直前,在马掌下踏着一条垂死的大蛇,它表示一切守旧派都阻止不了彼得大帝改革维新的决心和力量。
这座雕像成为了圣彼得堡的象征。
▲ 座落在圣以撒广场上的圣以撒大教堂。
▲
教堂恢弘壮观,高101.5米,顶上正在维修,被遮挡住了。教堂内部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是圣彼得堡最大的教堂。

▲
教堂近景。在苏联时代,该教堂作了无神论博物馆。二战期间,穹顶被画成灰色,以避免吸引敌机的注意力。现在,该教堂的礼拜已经恢复,但是平时只是使用左侧小教堂,节日时才使用大教堂。

▲
我这是从十二月党人广场这边拍的教堂,这边应该是教堂的后面,它的正门应该在圣以撒广场那边。
彼得大帝于1700年发动了“北方战争”,从瑞典人手中夺取了芬兰湾东端的涅瓦河口,在波罗的海之滨取得了一处立足点,获得了通向欧洲的新门户。1703年,彼得大帝开始在涅瓦河三角洲上建城,这就是后来俄国的首都圣彼得堡。在建城的同时,由彼得大帝亲自选择在兔子岛这个易于防御的地点,亲自监督建造,建成了一座六棱体的古堡,把它作为俄国同瑞典进行北方战争的前哨阵地,这座古堡,就是被俄罗斯人称为圣彼得堡摇篮的彼得保罗要塞。
彼得保罗要塞墙高12米,厚2.4-4米,沿涅瓦河一面长700米。要塞有6座棱堡及其他军事设施,其中3座面对涅瓦河,3座面对克龙维尔克海峡,棱堡中有300门大炮。要塞本来是为了防卫以及发动战争之用的,但一次都没有用上,后来改成了关政治犯的监狱。 曾关押过柯斯丘什科、拉季舍夫、十二月党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巴枯宁、车尔尼雪夫斯基、高尔基、铁托以及列宁的亲哥哥亚▪乌里扬诺夫等名人。十月革命前夕,要塞成为起义军的司令部,在这儿挂灯为号,巡洋舰“阿芙乐尔”号开始炮轰冬宫,要塞也向冬宫发射30枚左右的炮弹。起义军占领冬宫后,被俘的沙皇高官们也曾被关押在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