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摄影)上

标签:
摄影山西平遥古城旅游 |
分类: 行者无疆 |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汉族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山西平遥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县城之一(另一座为丽江古城)。
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泰、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
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6座城门、4座角楼和72座敌楼,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
2009年,平遥古城荣膺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
平遥古城现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
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
南大街为平遥古城的中轴线,北起东、西大街衔接处,南到大南门(迎熏门),以古市楼贯穿南北,街道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是最为繁盛的传统商业街,清朝时期南大街控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
西大街,西起下西门(凤仪门)、东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东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著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诞生于古城西大街,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
东大街,东起下东门(亲翰门)、西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西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
北大街,北起北门(拱极门)、南通西大街中部。
八小街和七十二条蚰蜒巷,名称各有由来,有的得名于附近的建筑或醒目标志,例如衙门街、书院街、校场巷、贺兰桥巷、旗杆街、三眼井街、照壁南街、小察院巷等;有的得名于祠庙,例如文庙街、城隍庙街、罗汉庙街、火神庙街、关帝庙街、真武庙街、五道庙街等;有的得名于当地的大户,例如赵举人街、雷家院街、宋梦槐巷、阎家巷、冀家巷、郭家巷、范家街、邵家巷、马家巷等;古城东北角有一座相对封闭的城中之城,类似于古代城市中的坊,附近的四条街道也就被命名为东壁景堡、中壁景堡、西壁景堡和堡外街;还有一些街巷则已经无法探究名称来历了,例如仁义街、甜水巷、豆芽街、葫芦肚巷等。
北门(拱极门)城楼。高16.14米,宽五间13.72米,进深四间 10.04米,为三重檐二层七檩歇山回廊式。
拱是环绕、拱卫的意思。极是北极星(北斗星),古人有“拱北、拱辰、拱极”之说,孔子《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北极星”是天上最尊贵的星宿,众星环绕而附之。后世以此比喻四方归向。
另外拱极也是星宿的一种,指离天最近的星。拱极两字体现了星宿光泽之下。古城德彼四邻,众望所归,四方都闻风而归附的意思。
南门(迎熏门),“迎薰”,有暖、热之意。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简称为“曛风南来”和俗语中的“紫气东来”有异曲同工之妙,隐含着祥和美好,喜庆大吉之意。
平遥古城重点民居,多建于公元1840~1911年间,以砖墙瓦顶的木结构四合院为主,布局严谨,左右对
称,主次分明。
精美的彩色壁画。画的似乎都是儿童玩耍场景,像年画,也有点类似现在的卡通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