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走了,走得很安祥,如同睡着了一样。岳母去世时还差一个月就是89岁。医生说,老人是年龄大了,全身器官衰竭后的自然死亡。
岳母走得这样安祥,是因为有一个孝顺的女儿,我老婆的姐姐,也就是我的姨姐。岳母养育了四个儿女,老大、老幺是儿子,中间两个女儿,我老婆是老三。我岳父走得比较早,岳母一直跟着幺儿住。2001年春节,79岁的岳母因脑血栓造成瘫痪,因为幺儿家有一个刚读小学的女儿要照顾,再照顾瘫痪母亲很困难,经几兄妹商量后由姨姐将母亲接到她家照顾,这一照顾就是整整十年。
这十年是怎么过来的呢,要说的太多太多,我文笔不好,只能简单地概括:
十年来,岳母虽然绝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床上,但从没生过褥疮。
十年来,姨姐不知洗过多少尿布,给岳母用掉多少“尿不湿”,根本没办法统计。
十年来,我们每次去看望岳母,从没在岳母身边闻到臭味。
十年来,岳母除了原来就有的高血压、脑血栓,没生过什么大病,没进过一次医院,甚至连感冒都很少,有点小病都是将医生请到家里来看好的。
十年来,姨姐没外出旅游过,甚至没出过重庆,也没在外面住过一晚上。儿子在成都读大学、读研究生、工作、安家,她也没去过成都一次。
十年来,姨姐的儿子、儿媳每年春节回家,但却从没在家住过一晚上,都是在外面打游击,借住亲威家。因为家里只有两间几平方的小屋,岳母去后就没有儿子睡觉的地方了,今年春节姨姐的儿子儿媳就是来我家住的。
姨姐十年来照顾瘫痪母亲的事迹感动了邻居,感动了当地社区。她家被评为了模范家庭,她被树立为孝敬老人的先进人物,《重庆晚报》进行了采访报道,“重庆江北网”和“网易”都进行了转载。去年,姨姐还被选为“重庆市第四届十大孝顺儿女”候选人之一。而且这一切,我都没听姨姐讲过,都是前两天给岳母办丧事时我才知道的。
当然,这一切也有姨姐夫的功劳,这位寡言少语的老工人,十年来没看到他为这事发过火、吵过架。
这一切也得到姨姐儿子、儿媳的支持和理解,这对都是研究生学历的夫妻,从没因回家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而迁怒于母亲或外婆。而且还替母亲分忧解难,帮助母亲照顾外婆。
当然还有我老婆微不足道的帮助。在他们四兄妹中,只有我家最远,要坐公交车才能去。但每周我老婆都要去她姐姐家帮岳母洗头洗澡,顺便也洗岳母的尿布或衣物被褥等。由于姨姐家厕所很小,每次她蹲在厕所里替岳母洗澡都要将自己衣服打湿,她为此感冒了好多次。
《重庆晚报》2010年8月2日的报道:

佩服
九年了这家的人怎么老在用尿布
陈华梅正在为母亲擦脸 记者 周圆 摄
9年来,只要经过江北区大石坝正街社区上五村37号的人,都会被二楼过道上一年四季悬挂的一块块尿布所吸引,不熟悉的居民忍不住会问:“这家的小孩这么久了还在用尿布?”知道内情的居民会解释:“这都是陈华梅为瘫痪母亲换洗的尿布,一天更换10次,9年来天天如此。”
56岁的陈华梅与母亲罗素德居住在上五村37-4。2001年春节,罗素德老太脑血栓发作,导致瘫痪,陈华梅就成了母亲的全职“私人保姆”,喂饭、洗衣、擦身一肩挑。
“母亲瘫痪后大小便失禁,又说不出话,我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就查看一次,及时更换弄脏的尿布,不然她会很难受。”陈阿姨说,白天,每隔两小时她就得查看一次,为母亲更换尿布,晚上至少起身两次。“无论是外出买菜还是到社区参加活动,或是到邻居家玩耍,我离家时间都不会超过两小时。”
每天早上,陈华梅都要为母亲单独蒸个蛋,一天定时喂三次蜂糖水,饭菜更是尽量以软、清淡为主。因为这些年来的悉心照顾,记者昨天看到罗素德婆婆气色很好。
陈华梅的儿子在成都工作,在妈妈的言传身教下,他同样对长辈很孝顺,还买来电脑椅,方便她推送老人外出。
记者 周圆 实习生
陈丽明报道摄影
对《报道》的几点说明:
1.报道是去年8月,离10年还有5个月,所以报道说照顾了9年。岳母今年2月12日去世时已经10年整了。
2.开始主要是用尿布,后来是“尿不湿”和尿布一起使用;
3.用电脑椅是因为房间太小,房门很窄,用残疾人轮椅连房门都进不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