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又一件小事
(2013-06-18 12:31:12)
标签:
上海国际电影节希区柯克敲诈上海电影博物馆默片文化 |
分类: 无聊影话 |
2013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又一件小事
长话短说,等会儿要赶场。
6月17日,上海电影博物馆放映了BFI修复希区柯克9大默片之一的《敲诈》,这是此片的亚洲首映。所选用的中文字幕,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翻译的字幕。
放映途中,中文字幕屡屡存在滞后现象,甚至还有很多错译,比如把男主角的名字翻错至少一次等。放映结束之后,现场有工作人员反映,这套字幕其实是根据有声版来翻译的。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月前,当在撰写希区柯克9大默片修复文章的时候,就意识到,这次的9部修复电影,都是几乎重制的,有些是段落加长,有些是镜头替换,因此电影节若使用他们手上的9部影片的素材,据此来翻译字幕,肯定是要吃药的。于是跟某位联络人提出了这个情况,希望能够获得BFI提供的最新修复版的字幕卡英文台本,可以翻译出准确的版本。
直到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这件事还被提及过一次,据说的确联系了英国人,并收到了他们提供的台本。
6月17日晚上,因为《敲诈》有声版的字幕问题,于是再次与联系人通话,但因为手机没电了,在今天早晨才收到回复:英国人寄来的就是有声版的字幕。
这,恐怕无法用这一句话来解释,因为,即便是对方寄来的有声版,电影节也应该在收到字幕或字幕校对的时候了解这是有声版,而即将放映的是默片版。当然,现在说谁对谁错暂时没很大的意义,首要意义是:6月20日还有一场《敲诈》,那天的字幕如何在不到48小时里应急处理完成?
据说字幕已有人在处理中了,另外,有一个热心网友在豆瓣同城帖6.17里贴出了默片版的字幕卡英文版,希望电影节有关人员(到底谁有关目前我也不知道)能看一下这个帖子:http://www.douban.com/event/18891857/discussion/53699286/
同时,与6.17的字幕操作员联系一下,请她再核对一次,务必能让6.20的放映完满进行。
前一篇:2013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一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