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伯格曼名作 芳妮与亚历山大 发行蓝光

(2008-12-06 20:42:12)
标签:

芳妮与亚历山大

fanny

and

alexander

bluray

蓝光

1080p

伯格曼

分类: 无聊碟话
1907年的圣诞夜,瑞典某小城内的大户人家喜气洋洋,老祖母海伦娜、儿子奥斯卡和媳妇埃米莉以及的孙子亚历山大和孙女芳妮等人一起享受美味的圣诞大餐,过得和睦而快乐。经营剧院的奥斯卡在排练《哈姆雷特》时中风而去世,给亚历山大造成很大阴影。

一年后,埃米莉宣布嫁给主教爱德华,芳妮和亚历山大随母进入了主教之家。主教的母亲、姐姐等人对他们很不友善,甚至发展到鞭打亚历山大的地步。老祖母请出了自己多年的好友,古董商伊萨克帮忙,他施巧计救出了被囚禁的芳妮和亚历山大。伊萨克的侄子还用意念发功,让主教一家全部烧死,埃米莉也及时地逃出了主教家,一家人终于重聚,埃米莉要重开剧院,继续舞台表演。

芳妮与亚历山大Fanny and Alexander,是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的经典之作,灵感来自于歌剧《霍夫曼的故事》和狄更斯的小说,伯格曼原想拍摄一个关于一个中产家族的故事,结果在描写两个小主人公时灵感迸发,回忆起自己童年的大量往事,进而将完成剧本以两个小孩为名。

按照伯格曼的说法,儿童时代所能拥有的特权就是:在魔术与燕麦粥之间、恐惧与欢乐之间,畅行无阻,来回跃动。本片中亚历山大的种种幻觉和最后的魔法救母,都依照了这个几乎有些超现实的小孩逻辑来进行,也因此让影片充满了神秘梦幻的色彩,现实与幻觉的交替,通过亚历山大清澈的眼睛,一一呈现出来。

一生为信仰问题困扰的伯格曼,这次也再度通过主教这个角色,批判了教会的虚伪和冷酷,而亚历山大晚上在古董店和“上帝”的对话,最终发现“上帝”不过是一具提线木偶的情节,更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

伯格曼拍摄此片前正受到逃税风波的困扰,但他还是积极地投入到影片拍摄之中,这是伯格曼耗资最大的作品,光拍摄的素材就有20多个小时,影片被剪辑成两个不同的版本,5小时左右的电视播放版和3小时左右的国际公映剧场版。这两个版本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更为完整地表现了艾克达尔家族各个成员的情况,而剧场版则为了突出小主人公历程的这条主线,而把一些旁支给删除了。

影片布景、服装等极为考究,而摄影更是美轮美奂,与伯格曼合作三十年的摄影师尼克维斯特通过不同色调的安排,配合剧情发展,如圣诞夜以绛红色为主、主教家则近乎黑白色、古董店是魔幻式的深红色等。

影片公映后不仅在瑞典十分卖座,更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巨大反响。此片先是横扫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电影大奖,然后登陆美国,勇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服装设计、摄影、美术指导四项大奖。

此前的DVD版本中,英国二区的人造眼公司发行过5小时的电视完整版(不是英美公映的3小时剧场版),但正片没有经过修复,正片不可变宽屏1.55:1,画面色彩有褪色之感,部分的音轨音色也参差不齐,花絮仅导演年表。

2004年,标准公司(CC)推出五碟套装版,分第一碟收录剧场版、第二第三碟收录完整电视版最后是两张单独的花絮碟,正片经过重新数码转换,画质极佳,画面比例为可变宽屏1.66:1。电视版的第二碟中附有39分钟独家幕后纪录片。剧场版则收录学者彼得·考威的评论音轨。第四碟收录119分钟长的纪录片《芳妮与亚历山大》制作内幕(这个纪录片由伯格曼亲自担任总导演,极为珍贵和罕见)、59分钟的纪录片《伯格曼告别电影》(1984年拍摄的纪录片)。第五碟是2002年瑞典电视台给伯格曼拍摄的访谈节目(时年84岁的伯格曼针对他拍摄的《野草莓》、《秋天奏鸣曲》11部经典作品逐一进行了回顾),标准5碟版是DVD时代当之无愧的最佳版本。


进入高清时代,瑞典率先于2008年12月推出了《芳妮与亚历山大》的第一个蓝光版,这也是伯格曼的《第七封印》被蓝光化之后,又一个他的经典作跨入高清行列。

这个B区版收录的是189分钟的剧场版,正片为可变宽屏1.78:1(与标准版比例不同),1080p高清格式,音轨为dts1.0HD格式,字幕有包括英文在内的5种。这套蓝光碟仅收录正片,无其他花絮。

伯格曼名作 <wbr>芳妮与亚历山大 <wbr>发行蓝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