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登阴云笼罩下的黄鹤楼(组图)

(2007-06-29 06:10:09)
标签:

感悟随笔

旅行

文化

美图

风光

黄鹤楼

厚德载物吧

abcy0963

分类: 【厚言悟辞】

文/厚德载物吧

 

六月天。走下飞机。便如处身于蒸大包子的蒸笼中。这是我来到武汉的第一感觉。地上刚刚下过雨。依然阴云密布。我的身上。粘。潮。汗即可渗出。

 

住进酒店后。还有些时间。望着头顶上压过来的乌云。显然还携带着只有武汉才有的蒸热天气。毅然决定去登黄鹤楼。那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

 

早就知道。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素有“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至唐朝。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等。以唐代诗人崔颢最甚。他的一首《黄鹤楼》已成为千古绝唱。使黄鹤楼更是名声大噪。

 

登楼眺望。阴云遮眼。视野浑沌。远处的龟山。横穿的江水。隐隐约约。不由想起“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诗中的意境。尽管深远隽永。耐入寻味。但今天实在无缘体会。

 

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读来别有滋味。二楼大厅正面墙上用大理石镌刻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好像回到久远的岁月。三楼大厅的壁画摘录了历代文人墨客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已经是现代人的气息。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略显大气。

 

黄鹤楼。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处在山川灵气动荡吐钠的交汇点。映和了人们喜好登高的民族风俗、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崇尚宇宙的哲学观念。登黄鹤楼。使心灵与宇宙意象互渗互融,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

 

黄鹤楼因位置而有魂。因诗人绝句而扬名。阴云笼罩下的黄鹤楼。让我享受了有别于崔颢的意境。独特而别样的味道。

 
附:游览黄鹤楼组图:
初登阴云笼罩下的黄鹤楼(组图)
图注:著名的黄鹤楼就在以它的名字命名的公园内。
 
初登阴云笼罩下的黄鹤楼(组图)
图注:公园内的荷花池。
 
初登阴云笼罩下的黄鹤楼(组图)
图注:亭台楼榭样样俱全。
 
初登阴云笼罩下的黄鹤楼(组图)
图注:亭内是王羲之的草书。
 
初登阴云笼罩下的黄鹤楼(组图)
图注:三种不同荷花之一。
 
初登阴云笼罩下的黄鹤楼(组图)
图注:三种不同荷花之二。
 
初登阴云笼罩下的黄鹤楼(组图)
图注:三种不同荷花之三。
 
初登阴云笼罩下的黄鹤楼(组图)
图注:著名的米芾拜石。该石具有“瘦、透、漏”的特点。
 
初登阴云笼罩下的黄鹤楼(组图)
图注:别有洞天。
 
初登阴云笼罩下的黄鹤楼(组图)
图注:崔颢的《黄鹤楼》诗碑。
 
初登阴云笼罩下的黄鹤楼(组图)
图注:仰观黄鹤楼的背面。
 
初登阴云笼罩下的黄鹤楼(组图)
图注:黄鹤楼的正面照。
 
初登阴云笼罩下的黄鹤楼(组图)
图注:一层正面壁上的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
 
初登阴云笼罩下的黄鹤楼(组图)
图注:黄鹤楼后面的千年钟和白云阁。
 
初登阴云笼罩下的黄鹤楼(组图)
图注:白云阁的拉近照。
 
初登阴云笼罩下的黄鹤楼(组图)
图注:黄鹤楼正门的牌坊。
 
初登阴云笼罩下的黄鹤楼(组图)
图注:眺望阴云笼罩下的武汉长江大桥。
 
初登阴云笼罩下的黄鹤楼(组图)
图注:眺望阴云笼罩下的对面龟山上的发射塔。海拔仅次于东方之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