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感悟随笔文化亲情友情生活教育厚德载物吧abcy0963 |
分类: 【厚言悟辞】 |
一位母亲的留言:我的孩子心底善良,但不优秀,也不善于思考,不善于表达,多少有点自闭;不好学,不爱看书,也没兴趣爱好,只耽于电脑游戏。但特别有美术天赋,所以画得还不错,特别不喜欢英语,所以考研时美术很好,但英语不行,没考上。总之和我以及他爸爸的爱书如命和好学恰恰相反。
最担心的是他的自闭。刚毕业时感觉特别抑郁,从早到晚呆在电脑前玩游戏,不跟人说话,也不找工作。我和他爸爸都很着急,但不敢说他。故依然不敢勉强他,不多说。但下班回来依然扑向电脑游戏。直到深夜。除此对任何事都没兴趣,所以依然担心。但感觉比进公司前情绪好多了,有时有点笑容了。
我看了刘太医的几篇文章,尤其是《刘太医教你望子成龙三十招》,写得好极了!读后深感以前自己的教育不当!哎!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不知我现在该如何做?才能帮助我的儿子完全走出抑郁,走出游戏泥潭,快乐起来,对生活对工作或学习满怀兴趣!
我现在尽量学写点东西,一是从小的兴趣和自我排遣,也有想以自己的努力为孩子做个榜样的心愿。不知如此能否如愿?!您觉得我这样的想法有效吗?
……
看到上面这段留言,我想起一个故事:一位日本的小学教师要求学生回家之后,准备三个瓶子,里面装上煮熟的米饭。然后,学生必须每天对第一个瓶子说感谢和赞美的话,对第二个瓶子说责怪及咒骂得话,对第三个瓶子则不理不睬。一星期之后,出现奇妙的变化:第一个瓶子的饭保持美好的色泽,并且发出淡淡的酒香;第二个瓶子的饭开始变黑,好像要腐败了;第三个瓶子的饭最早发出臭味,情况最为不堪。因此这位老师推出如下结论:面对米饭,鼓励将是它获得生机,斥责将使它萎靡不振,而漠视是最可怕的惩罚!
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启示。于是我给她留言:对待儿子的事情应该坚持“只可顺守,不可逆取”的原则。现在的孩子都是逆反心理比较重,严正挑明和严格要求都会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
另外,目前的教育模式也存在硬伤,原来的博览群书、尊师重教、严父慈母、传帮带等传统优秀风气渐已失传,随着西风东渐,逐渐重视技能教育,而忽视思想认识、做人等精神层面的教育,长此以往,我们的孩子都会成为循规蹈矩、思想贫乏的“智能机器人”,千篇一律都是现实技能的巨人、精神内涵的矮子。决不可能再出现远如孔孟、老庄,近如张中行、南怀瑾、季羡林等的思想家、哲学家和各类人文诸家。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只能通过诱导、暗示、表扬、鼓励、带头身教等方式吸引分散他的注意力和精力。尽量诱导多读一些古代人文方面的书籍,如史书、古典等陶冶情操的书籍,毕竟是我们的先人历经几十代人总结的精神成果。目前我们语文课本中的那几篇古文以及几篇唐诗宋词根本就是隔靴挠痒!我在想,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出现文化断层,我们必然成为民族的罪人。
因此,我们的重点是鼓励孩子多读书,您的儿子所谓的“自闭”现象正说明他内心世界很丰富,独立思考意识重,如能正确释放、唤起他的热情,定会成为一个有别样创意的人。
不露痕迹的、潜移默化的、循序渐进地转移他的注意力,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无论对待痴迷电脑游戏,还是所谓的自闭,我想都会迎刃而解!祝成功!
注:搏友的留言部分有所增删,但没有改变原意,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