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玄天上帝八闽第一行宫“小武当”--泉州法石真武庙(22P)

(2012-11-04 19:27:52)
标签:

泉州

微软雅黑

海上丝绸之路

法石真武庙

宋体

旅游

分类: 海丝泉州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两个重要史迹,一是祈风的九日山,一是祭海的真武庙。人们熟悉九日山,而对于真武庙较为陌生。其实两处重要史迹珠联璧合,交相辉映,闪耀着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灿烂光辉。

玄天上帝八闽第一行宫“小武当”--泉州法石真武庙(22P)P1

    真武庙位于泉州丰泽区东海镇法石村石头街,俗称上帝宫,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庙建在石山上,枕山漱海。宋代始建,为当时泉州地方长官祭海神的地方,是泉州宋元时期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

    法石真武庙依山面海,东边便是举世名闻的古刺桐港——后渚海港,西距泉州城区不过里许,南与晋江市隔江相望。法石真武庙,它在泉州海外交通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大家知道泉州海外交通在宋元是兴盛时期。宋代是最尊崇道教的,所以每次航海,郡守都要到这里祭祀海神,求真武大帝庇佑。真武庙自宋以来历经五个朝代,香火长盛不衰。

    法石真武庙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庙供玄天上帝,是北极玄武星君化身,又称真武大帝。这里的真武庙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被称为玄天上帝八闽第一行宫,有“小武当”之称,在福建道教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玄天上帝八闽第一行宫“小武当”--泉州法石真武庙(22P)P2
玄天上帝八闽第一行宫“小武当”--泉州法石真武庙(22P)P3:1991年1月联合国海丝之路考察团来泉州,也特别赶到真武庙考察。这是海上丝路“祈风”保航的另一遗迹。
玄天上帝八闽第一行宫“小武当”--泉州法石真武庙(22P)P4:明代嘉靖年间,在庙前立有“吞海”石碑,意思是说真武势盛,气可吞海。
玄天上帝八闽第一行宫“小武当”--泉州法石真武庙(22P)P5

    现存真武庙为明清建筑,由山门、四角亭、殿堂组成,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大殿为真武殿,砖木结构,殿柱上有清道光进士翰林庄俊元撰写的对联:“脱紫帽于殿前,不整冠而正南面;抛罗裳于海角,亦跣足以莅北朝”。联中的“紫帽”、“罗裳”是泉州四大名山之二。真武庙面对紫帽山,相距较近,故上联之“帽”用“脱”;庙的左侧远前方有罗裳山,近深沪湾,距真武庙甚远,故下联中之“裳”用“抛”。上下联把远近景物写活了。又上联中的“不整冠”,下联中的“亦跣足”,从字面直觉上看,是描写玄天上帝那副披头散发,打着赤足的形象,其内涵实是暗射曾在石头山上驻跸过的南宋末两位小皇帝南逃途中的艰辛景况,楹联立意双关,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玄天上帝八闽第一行宫“小武当”--泉州法石真武庙(22P)P6:殿中祀真武大帝,龛上有巨匾“掌握玄机”系乾隆年间提督马负书所书。殿内外有当代著名书法家虞愚、梁披云、王爱琛等题写的匾额、楹联。左旁原建有观音堂,今圯。
玄天上帝八闽第一行宫“小武当”--泉州法石真武庙(22P)P7
玄天上帝八闽第一行宫“小武当”--泉州法石真武庙(22P)P8
玄天上帝八闽第一行宫“小武当”--泉州法石真武庙(22P)P9
玄天上帝八闽第一行宫“小武当”--泉州法石真武庙(22P)P10
玄天上帝八闽第一行宫“小武当”--泉州法石真武庙(22P)P11
玄天上帝八闽第一行宫“小武当”--泉州法石真武庙(22P)P12
玄天上帝八闽第一行宫“小武当”--泉州法石真武庙(22P)P13:碑右建四角凉亭一座,有联曰:到此地静观自得,登斯亭少住为佳。
玄天上帝八闽第一行宫“小武当”--泉州法石真武庙(22P)P14:明代嘉靖年间,在庙前立有“吞海”石碑,意思是说真武势盛,气可吞海。
玄天上帝八闽第一行宫“小武当”--泉州法石真武庙(22P)P15:庙前有露庭,古榕蔽荫。为泉州一大胜境。
玄天上帝八闽第一行宫“小武当”--泉州法石真武庙(22P)P16
玄天上帝八闽第一行宫“小武当”--泉州法石真武庙(22P)P17
玄天上帝八闽第一行宫“小武当”--泉州法石真武庙(22P)P18:这里胜景天然,古木森森,山门前有一眼明代古井,名叫“三蟹龙泉”,泉水清冽甘甜,是一位李姓妇人发善施舍。
玄天上帝八闽第一行宫“小武当”--泉州法石真武庙(22P)P19:山门至前殿依原山坡筑砌24级石阶,置有石扶拦,上有天然巨石数块,岩上立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晋江县令韩岳所立的“吞海”石碑,阴刻楷书。
玄天上帝八闽第一行宫“小武当”--泉州法石真武庙(22P)P20:山门为牌坊式砖石建筑,竖匾“武当山”,有庄俊元书石柱联:仰之弥高大观在上,过此以住联步而升。玄天上帝八闽第一行宫“小武当”--泉州法石真武庙(22P)P21
玄天上帝八闽第一行宫“小武当”--泉州法石真武庙(22P)P22
真武庙小记 
  文/华宇

    真武庙始建于宋代,为郡守祭拜海神之地。庙中奉祀真武帝,原是天上北方七宿之神,披发仗剑,跣足踏龟蛇,被视为能镇妖驱邪的海上尊神。因此,真武庙成为宋代泉州“郡守望祭海神之所”,历来郡守都在这里祈求海神保护商舶往返平安,招财进宝。每年两次必不可少,一次在端午前后的“回舶祭海”,一次在秋冬的“遣舶祭海”。商人外出经商,也到这里企求神灵保佑。嘉定、绍定间两度知泉州的真德秀,多次写《真武殿祝文》,到法石真武行宫祀道教玄天上帝,以祈消弭水患,保证农时。真武庙以其玄武信仰闻名,影响极广。依仗某种宗教信仰,希冀达到航海安全、旅途顺畅的理想和愿望,这反映当年漫漫“海上丝绸之路”的艰险与勇于开拓的泉州人战胜风浪的信心。真武庙和其他重要海上交通史迹一样,成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有力见证。

  真武庙背山面海,你不觉也要朝前眺望——它的东边就是后渚港——宋元时期“涨海声中万国商”东方第一大港,心潮起伏。真武庙所在的法石港在晋江流域的出口处,是江海交汇的港口。元闽广都督兵马招讨使兼福建广东市舶的蒲寿庚出生于此,为官时又在此建造“望云楼”以望往来海舶。真武庙建在此地就不言而喻,在这里祭海再合适不过。

  真武庙建在石山高阜上,枕山漱海。山门至前殿依原山坡筑砌24级石阶。登上石阶,思绪随之升腾。一方明嘉靖年间晋江知县韩岳所立的“吞海”石碑首先映入眼帘。“吞海”二字气势磅礴而又富含诗意,形象地体现泉州人勇于开拓进取的宽广胸怀。庙前有露庭,6棵千年老榕,须髯浓密,一派沧桑、一派生机!

  真武庙是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考察点。随着古港雄风的宏扬,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的推介,到真武庙考察、游览的游客会越来越多。真武庙周边以“蚵壳厝”风格建成的新街,一定能迎来络绎不绝的远近朋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