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泉州“明代派出所”--鹧鸪巡检司遗址

标签:
崇武泉州巡检司鹧鸪康熙文化 |
分类: 海丝泉州 |
P1:鹧鸪巡检司遗址
鹧鸪,《闽书》作圣姑,位于晋江入海口突出部,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道光《晋江县志》称:“(晋江)东南行至法石、石头、圣姑、岱屿,别名蚶江,此又晋江入海之水门也。地饶鱼盐,而苦卑湿。”
明代末期,沿海海防形势日益严峻,鹧鸪重要的海防战略地位得到高度重视。天启七年(1627年),泉州知府王猷捐俸建“鹧鸪口铳台”。郡人史继偕《记文》称:
“车桥之下,浯屿之上,地名鹧鸪口,有海门焉。外从兹入,实合郡东南门户。海洋多暗礁伏石,非潮涨,巨舟不得行。仅龟屿前一线,舴艋可通。宜宿一军为咽喉扼塞。而战守之具无逾火器,若创筑城台,备列铳炮,寇至海门,列炮齐发,一夫之守,雄于百人。”
崇祯二年,鹧鸪口铳台各项设施刚刚布置就绪,海寇突入江口。福建副使蔡继善(原任泉州知府)“乃申令募壮士分伏要害,以邀其归,贼骇遁去”。有鉴于此,蔡继善捐俸,委命周斌在溜石亦筑建一铳台,周长20余丈,高1.4丈,配备大炮19门,军士300名,与鹧鸪口铳台互为犄角。鹧鸪口铳台的创建,见证了鹧鸪在明末泉州海防史上重要的战略地位,也为清代鹧鸪巡检司的设置奠定了基础。
P3:现如今,要到鹧鸪巡检司遗址,必须要从这条石板路走过去。在涨潮时,路中央会被海水淹没,而鹧鸪巡检司而成为一座孤岛。
P4:鹧鸪,《闽书》作圣姑,位于晋江入海口突出部,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P5
P6
P7
鹧鸪巡检司的设置
“三潘”之变,郑经出师闽南,泉州沿海战略要地如崇武、鹧鸪、秀涂、蚶江、祥芝、永宁、深沪、围头、东石等成为清军与郑军反复争夺的据点。鹧鸪在这场拉锯战中也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几度易手,直到康熙十九年(1680年),提督万正色克复泉州沿海及金、厦两岛,郑经退回台湾。同年,正式批准设置鹧鸪巡检司。
随后,清廷对泉州沿海的驻防进行调整。在此之前,明朝在泉州设置泉州卫、永宁卫两个卫所,崇武、福全设千户所,祥芝、深沪、围头、乌浔设巡检司。明代后期,卫、所军政驰废。如祥芝等巡检司原有弓兵各100名,到万历年间各仅存18名。祥芝巡检司官署也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迁界时烧毁,名存实亡。于是,康熙十九年(1680年),将祥芝巡检司移设于鹧鸪,改称鹧鸪巡检司,设弓兵十分名。此外,驻泉州清军右营派一员千总驻汛蚶江,汛兵248名,分防日湖、祥芝、古浮、五堡、石狮、水头、浦边、塘市、青阳、法石、鹧鸪、径边、后渚、上庵等十四汛。其中,鹧鸪汛汛兵18名。由于设于天启七年的鹧鸪口铳台在历次战斗中首当其冲,破损严重。因此,新设置的鹧鸪巡检司暂时租赁民房处理公务,没有新建官衙,这便是康熙十九年鹧鸪巡检司设置的由来及驻防情况。
自康熙十九年鹧鸪巡检司设置后,隶属于晋江县管辖。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增设泉州府蚶江海防通判,又称“蚶江分府”,鹧鸪巡检司改隶蚶江海防通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