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志远丝路行】-2-西安钟鼓楼夜摄(14图)

(2012-05-04 22:06:22)
标签:

志远

丝路行

西安

钟鼓楼

旅游

分类: 游记攻略

4月25日-5月6日“志远丝路行”全记录(一)西安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557480102e20d.html

 

【志远丝路行】-2-西安钟鼓楼夜摄(14图)图1:西安钟楼夜景。

    西安钟楼,位于市中心。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移于现址,成为一座绾毂东西、呼应南北的轴心建筑。昔日楼上悬一口大钟,用于报警报时,故名“钟楼”。 

    钟楼整体以砖木结构为主,从下至上依次有基座、楼体及宝顶三部分组成。楼体为木质结构,深、广各三间,系“重檐三滴水”、“四角攒顶”建筑形式。自地面至宝顶通高36米,面积1377.64平方米。基座为正方形,高8.6米,基座四面正中各有高宽均为6米的券形门洞,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相通。楼分两层,每层四角均有明柱回廊、彩枋细窗及雕花门扇,尤其是各层均饰有斗拱、藻井、木刻、彩绘等古典优美的图案,是一座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宏伟建筑,也是我国现能看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钟楼。屋檐四角飞翘,如鸟展翅,由各种中国古典动物走兽图案组层的兽吻在琉璃瓦屋面的衬托下,给人以形式古朴、艺术典雅、色彩华丽、层次分明之美感。高处的宝顶在阳光下熠熠闪光,使这座古建筑更散发出其金碧辉煌的独特魅力。

 

【志远丝路行】-2-西安钟鼓楼夜摄(14图)图2:西安钟楼东北角的中国邮政大楼

【志远丝路行】-2-西安钟鼓楼夜摄(14图)图3:从钟楼地铁站进入钟楼的地下通道,里面有许多买各式各式纪念品的小商贩摊。

【志远丝路行】-2-西安钟鼓楼夜摄(14图)图4:西安钟楼

    由钟楼北侧台阶而上,一层大厅天顶“万道霞光”的圆形彩绘图案首先映入眼帘,四周伴有184块由四季花卉组成的彩绘天花,鲜亮艳丽、栩栩如生。一层大厅的西墙上分别镶嵌着三方碑刻,第一方是1953年西安市人民政府翻修钟楼后留下的碑文记载;第二方是清乾隆五年大修后由陕西巡抚张楷书写的《重修西安钟楼记》碑;第三方是由陕西巡抚龚懋贤在钟楼东迁后亲笔提写的《钟楼东迁歌》碑,(这三块牌匾由于钟楼2楼展厅装修的原因,现在已经被展柜遮挡住了)将钟楼的价值及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色彩给予恰如其分的体现和评价。



【志远丝路行】-2-西安钟鼓楼夜摄(14图)图5:西安钟楼全国文保石碑

【志远丝路行】-2-西安钟鼓楼夜摄(14图)图6:西安钟鼓楼博物馆

【志远丝路行】-2-西安钟鼓楼夜摄(14图)图7:西安钟楼

【志远丝路行】-2-西安钟鼓楼夜摄(14图)图8:西安钟楼西北角地下广场的汽车展示台

【志远丝路行】-2-西安钟鼓楼夜摄(14图)图9:西安钟楼

【志远丝路行】-2-西安钟鼓楼夜摄(14图)图10:西安钟楼

【志远丝路行】-2-西安钟鼓楼夜摄(14图)图11:西安鼓楼夜景
    在西安城内,与钟楼相媲美的姊妹建筑当是西安鼓楼,两楼遥相辉映故有“姊妹楼”和“文武楼”之称,唐‍代诗人李咸用诗云“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即是对两楼的精恰写照。  

    西安鼓楼是我国现存明代建筑中仅次于故宫太和殿、长陵棱恩殿的一座大体量的古代建筑,且在我国同类建筑中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无论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性方面都属于同类建筑之冠。  

    鼓楼创建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位于钟楼以西约200米、鼓楼什字北75米处。楼体为砖木结构,呈长方形,通高34米,东西长52.6米,南北宽38米。楼基用青砖砌成,高8米,基座南北正中辟有高宽均6米的拱卷门洞,南通西大街,北通北院门。面积1998.8平方米,登陆踏步已由原来的西北侧改为如今的正东侧。 

【志远丝路行】-2-西安钟鼓楼夜摄(14图)图12:西安鼓楼

   鼓楼建筑结构为上下两层,重檐三层。正面(向南)为七间。进深三间,四周回廊深度各为一间,按楹柱距离计算,正面则为九间,侧面为七间,即古代建筑中俗称的“七间九”。屋面覆盖以剪边灰瓦,楼基除两端尾外,不加其它装饰,却尽显出雄浑和庄严。  

    鼓楼的构造技术,在应用了唐朝风格、宋代建筑法则的基础上又有不少创新。全楼结构无一铁钉,楼檐和平座都使用了斗拱构造原理,外观楼体雄健宏大、古雅优美,极赋浓郁的民族特色。  

    屋顶是我国古代建筑之冠冕。早在汉代,劳动人民就创造出多种如庑殿、歇山、悬山、攒尖等形式的屋顶。在封建社会里,屋顶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重檐即是统治阶级为提高他们的尊严和权威而独占的一种形式:重檐庑殿为最尊,如故宫太和殿;重檐山次之,如天安门。鼓楼的屋顶形式即“歇山顶”式,与天安门等同,但比其还高出一米。‍

 

【志远丝路行】-2-西安钟鼓楼夜摄(14图)图13:西安鼓楼上的“文武盛地”匾额。

 

【志远丝路行】-2-西安钟鼓楼夜摄(14图)图14:西安鼓楼上的“声闻于天”匾额
‍    西安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1740年(乾隆五年)重修后,相传陕西巡抚张楷模仿乾隆皇帝的“御笔”为鼓楼书写南匾:“文武盛地”四字;北匾“声闻于天”则相传为咸宁学士李允宽所书。南北两幅匾额曾经被誉为两颗“明珠”镶嵌在西安的鼓楼之上,与鼓楼一同饱经风雨的历练。  

    “文革”时期,大量文物古建筑遭到人为毁坏,两牌匾也未能幸免,西安市民引以为荣的两颗“明珠”也就在此运动中“告别”了历史舞台,“告别”了与其相伴的鼓楼。  

    2005年4月,西安市钟鼓楼保管所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恢复了这两块匾额,西安市民心中40年的缺憾终于得以弥补,鼓楼再现40年前的风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