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彩票初传入我国 厦门人就赶了时髦

(2011-12-23 09:31:44)
标签:

体育

何丙仲

厦门

重修天界寺碑记

彩票

文化

分类: 八闽文化

彩票初传入我国 厦门人就赶了时髦
厦门天界寺《重修天界寺碑记》披露清代厦门僧人买彩票趣闻
作者:龚小莞   

彩票初传入我国 <wbr>厦门人就赶了时髦

   本报讯(文/记者 龚小莞  供图/何丙仲) 早在清代,厦门就有彩票了,而且购买彩票的还有僧人。由郑成功纪念馆原副馆长、文博研究员何丙仲编撰的《厦门石刻撷珍》即将于本月底出版,其中一方石刻披露了清代厦门僧人买彩票的趣闻。


   碑文称僧人中大奖
   是得到神的托梦


   大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厦门天界寺的方丈锦晓和尚,和住在寺里的俗家弟子李清洗两人合买了一张“川汉”彩票,结果中了头彩。正好寺庙修理资金短缺,两人便把所得的奖金捐出去。天界寺的墙上所嵌的那块年款为光绪三十三年葭月的《重修天界寺碑记》清清楚楚地题刻着:“……(天界寺)待修孔亟。一夕,寺僧锦晓和尚忽梦神告之曰:‘此月川汉彩票将为厦门人所得,子其图之。得其财以修吾庙,亦犹夫捐赀也。然子福薄,司中有李清洗者,可与之谋也。’锦晓醒而语清洗,共购一条,果中首彩。”
   何丙仲指出,锦晓和尚和李先生一夜之间变成当地的“彩王”,而且把奖金悉数捐给寺里充作维修经费,这些应该都是实话。不过,碑文的作者之所以说,他们中大奖,乃得到神的托梦。这样一来,老百姓还能不信天界寺“仙公”的昭昭灵验?
   何丙仲表示,光绪年间厦门出家人买彩票的事,读来不但有趣,而且还是近代地方社会经济史的一则史料。而且碑记中还有一段话,也颇有深意。碑文说:“修德在人,致富在天。故圣人曰:‘富不可求’……俾人各修德以听天,慎勿谓神可行媚,财可倖得,日以意外之想,屡渎吾聪明正直之尊神哉!”其意思是告诉后人,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最要紧,千万别存“一夜暴富”的野心来求神拜佛,这样会亵渎神明的。这些话,在其他碑文似乎还未出现过。


   厦门和尚买的彩票
   可能是官方发行的


   “1907年前后,厦门奖券市场的形势如何,今人哪得知晓。但连出家人也按捺不住,都要下山买彩票,当年那场面如何就可想而知了。”何丙仲说,实际上,彩票这种抽签对奖的行当传入我国,无非也是在锦晓和尚中大奖的那几年,可见当年厦门还是走在潮流前列的。
   19世纪末,彩票最先在我国上海流行,当时人叫“发财票”,民间又称“白鸽票”。后来江苏、安徽、湖北等省借赈灾等名义,由官方发行过彩票。天界寺的锦晓和尚和李清洗合买的可能就是这款彩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