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溪大坪:山乡老街巷 号称小上海

(2011-11-10 23:34:21)
标签:

上海街

古街

大坪乡

安溪

人去楼空

文化

分类: 八闽文化

安溪大坪
山乡老街巷号称小上海  

安溪大坪:山乡老街巷 <wbr>号称小上海

人去楼空,只留一片清净

安溪大坪:山乡老街巷 <wbr>号称小上海

老店铺里,主人坚持手工制面  
 
N厝边记者 张帆 吕波 文/图

    安溪大坪乡,远离都市,茶山簇拥,与厦门同安、漳州长泰相邻。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偏僻的乡村里,竟会有一条洋气十足、繁华一时的街道,号称小上海街。

    1928年,当地人肩挑百斤水泥,从同安来回走70多公里山路,建起一幢幢商铺,将这里打造成享誉几十年的贸易集市。而如今,随着附近高楼遍起,小上海街慢慢褪去繁华,躲在新兴的街道中,静得能听到地下水道的潺潺水声。

    今年,当地政府将小上海街纳入“大坪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及“假日安溪”项目,计划通过招商引资,将这里打造成集品茗、购茶、购物于一体的特色古街。或许,不久之后,随着人潮重现,老店里的老人会继续和客人们讲述当年建设的艰辛。

 

商铺对联暗藏店名

    小上海街离大坪乡政府约1公里,傍山而建,隐藏在新兴的街道中。

    踏入幽静的街巷中,立刻便被那独特的两层小洋楼吸引。一楼是富有闽南特色的骑楼店面,二楼则是仿上海洋场的店铺,每间都开着一扇精致的洋窗。

    “奇峰瑞记”、“花苑信记”、“合吉元记”……一个个斑驳的石刻招牌,仿佛在诉说着这条商业古街往昔的繁华。

    “这店名还有一点玄机呢。”当地人指着刻于一家叫“瑞发”的商铺介绍,其对联“瑞隆原自经营起,发业皆由货殖来。”是藏头联,头两字即为商铺的名字,而对联的内容又往往与经商有关,寄寓了主人希望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之意。

    整条小上海古街呈丁字形分布,总长不过300米,街宽约3米。大小店面60多间,大多已人去楼空。

 

肩膀挑起繁华街市

    当地老人说,这里原先破败。1928年,当地贤达人士高云龙集合众人之力重建,改造为“地下渠暗出水的T字形街道”。

    当时,想要建这么一条街道是十分困难的。老人们清楚地记得,建楼房所用的水泥,都是一包包挑上山的。“从厦门同安来到这,每个人挑100多斤,来回要走70多公里的山路啊!”老人叼着烟斗,缓缓吐出一口烟,沙哑的声音流露出对当年的追思。

    每逢四九是大坪的圩日,当时人潮涌动,街上百货、食品、小五金、布摊、菜馆、旅店……食、用、住一应俱全。卖者买者语言朴实,虽有讨价还价,多是笑脸经营。当地人介绍,以前安溪到厦门、同安等地做生意的人,都要经过此街,大坪也因此被人称为“小上海”,这条街也被叫做“小上海街”。

 

老人老店依然坚守

    时光流转,褪去繁华的小上海街古韵犹存,少了喧嚣热闹。老人带着小孩在街上散步,隐约能闻见鸡鸣狗吠之声。而街道下的沟渠,不断传出潺潺水声。

    村民大多搬走,只有几户留守。其中,一家名为“乾源美记”的生面店,至今在大坪颇负盛名。店家主人名叫高火标,今年60岁,他在这里住了一辈子,目睹了这里的兴衰。“20年前还有赶集的,后来附近发展起来,交通便利了,摩托车也多了,这里的人却少了。”

    再往深巷中探去,还有一家弹棉花店。67岁的高铭煌阿伯独自在这里经营了20多年,仓库里的棉花多是从新疆等地买来的。昏黄的灯光里,他娴熟地操作着棉花机,机器发出嗡嗡的细响。

    高阿伯舍不得离开,他说,小上海街每一个店铺的后面,都有着大坪人不畏艰难、勇于商海拼搏的故事。古街的商号,不少是主人在南洋各地经商、事业有成后,回到家乡发展的。这条小上海街承载着几代大坪人的骄傲,不但不能忘、不能废,反而要好好地保护起来,让后代子孙看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