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闽台六月节俗
(2011-07-21 21:31:27)
标签:
文化 |
分类: 八闽文化 |
话说闽台六月节俗
热闹而形式丰富的五月端午过后,接下来便是充满浪漫神秘色彩的七月乞巧和中元节,这是人们对中国传统佳节的直接印象。而六月,作为一年的中间月份,不管是在月份的文化意义上,还是它所特有的节日习俗上,都渐渐地被现代人遗忘了。事实上,不论是翻开古籍,还是在尚不曾城市化的闽台传统乡间调查,六月的一些节俗,还是十分鲜活而且依然有所留存的。
《台湾民俗》“六月·半年节”载:农历六月初一日,称为半年节,即称为一年之半。是日,祖籍漳州者,以红曲、米粉为汤圆,称“半年圆”,以之祀神祭祖,拜谢上半年之保佑,并祈求下半年之平安。食汤圆,取意圆满平安。一部分人改于农历六月十五日,拜半年节。泉州籍民,不祭。而这一天,还有“开天门”补运的习俗。同书载:同日清晨,俗以为开天门,东方甫白,参拜寺庙,祈福息灾“补运”。补运,供奉米糕(甜糯米饭),上排放干龙眼(福圆),所排福圆,周围为家眷数,中央一粒为家长之意,中央或排煮熟之鸡蛋。祈愿后,剥其壳,谓脱壳,取意袯厄运,为吉祥之意,而由家人各食其一。拜毕,米糕上撒神炉香灰,及插香火携回。
《台湾民俗》所载半年节原为六月初一,后也有改为六月十五的,又记台湾的“泉州籍民,不祭”,可见做半年节习俗之风,漳厦一带甚于泉州。又查阅泉州府志及各县方志、风俗杂志等,关于六月做“半年节”的习俗,只《惠安县志》载,农历六月十五日,叫半年,家家户户舂米粉,搓红圆,煮甜食。傍晚,还得在大门外摆菜馔,燃香,焚纸箔,敬“门口公”。沿海渔民则在船上上供祭海神天后娘娘,统称“做半年”。余无。但多有六月“荐新”之俗的记载。
《泉州府志》载:“六月
《台湾民俗》“六月·曝龙袍”载,农历六月六日,即为古来之天贶节,北宋真宗时,以天书降以是日,故名。各家多于此日曝晒衣物书画,谓之“晒霉”。盖梅雨期,衣物易生湿霉,立夏后,于此时晒物,可除虫害,此俗称“曝龙袍”。本省,老人家于此日晒寿衣。台湾的风俗反类于泉漳等地,而接近古风,可见原闽南各地也有此俗,只是在演变过程中,祭祀之俗占了上风,而台湾则保留了此古俗。
六月初七到惠安渔村獭窟,家家户户在“敬天公”,也就是“做半年”,又惠安一些地区于初八等日“敬天公”,这便是六月节俗的一种流变,是“半年节”与“六月六”之俗的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