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晋江古厝之装饰

标签:
晋江彩陶一经堂灰塑水车文化 |
分类: 八闽文化 |
走进晋江古厝之装饰
水车堵内的灰塑
式样各异的青石柱础
塌寿排楼上的花篮吊筒
红砖砖雕以村名“英林”为冠头联镶嵌的镜面錾砖
砖雕
门楣上的蕉叶匾与戏曲人物透雕
中国南方民居尤其是闽南民居偏爱装饰,晋江古厝中装饰之风颇浓。部分古厝主人生活富足,因而有余力将古厝内外大事装饰。泥塑彩绘、彩陶、剪粘等是古厝中经常使用的装饰手法。
以传统建筑中的灰泥为主要材料,捏塑成形,并在表面彩绘,称为灰塑。灰塑多用于古厝的燕尾脊、串角草花、水车堵、规尖等处。
还有一种低温软陶,称为彩陶或素三彩,色彩温润而艳丽。彩陶一般用于古厝塌寿的对看堵、看埕堵、水车堵等处。彩陶作品以镶嵌技法及浅浮雕的方式来呈现。衙口的“通瀛书舍”,水车堵、匾额文字等用彩陶装饰,是晋江古厝中的彩陶精品。晋江清代以来涌现出彩陶名匠与店号,如蔡腾迎、“晋水一经堂”等,都在台湾古厝中留下他们的作品。
在灰泥表面粘上各色瓷片,塑造出人物、鸟兽、花草形象的装饰技法,称为剪粘。多使用于大厝屋脊部位的正脊、串角、规带等处,造型丰富,色彩艳丽。
晋江古厝都在正门的石匾上醒目地镌刻厝主的姓氏郡望,以示不忘祖源。门联还常以厝主的名字或楼名置于对联首,叫“冠头联”,以示光宗耀祖。
□郑君平 文/施清凉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