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泉州“七夕”民俗

(2010-08-15 18:27:19)
标签:

七夕

喜鹊

民俗

纸扎

牛郎织女

泉州

文化

分类: 八闽文化

泉州“七夕”民俗 


  “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的情人节。在泉州,既保留了富有浓郁民间色彩的“七夕”习俗,也有现代“潮男潮女”流行的“七夕”过法。

 
吃“糖■”、敬“七娘”
泉州“七夕”民俗多和“七”有关 


 泉州“七夕”民俗
  这些也是“七夕”必备品
泉州“七夕”民俗 
  每年“七夕”前,市场上都有“七娘”亭和“七娘”轿出售。

 

  下周一就是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被人们称为“七夕”节,古时也称“乞巧节”或“女儿节”。相传,每年七月初七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的日子。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这就是“七夕”也被称为“乞巧节”的来历。

  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泉州,保留了很多传统的“七夕”节民俗。对于年轻人来说,浪漫仍是“七夕”节的主题。本期专题,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七夕”的传统民俗和“新潮”过法的不同,感受一下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传说当年天帝盛怒于七仙女与董永成婚,以银河为界,将这一对恩爱夫妻隔开,后允其每隔七天相会一次,命喜鹊把这一命令传给他俩。不料喜鹊竟把“七天一相会”误报为“每年七月七日一相会”。至今,闽南地区还保留着“客鸟(喜鹊)报错喜”的俗谚。于是喜鹊被罚每年“七夕”为牛郎织女搭桥。民间还传说,七月初七这一天必定下雨,即使是晴天,也会偶尔飘下一阵毛毛雨,那是牛郎织女流下的泪。

  在闽南地区,传说中的“七仙女”并非一个仙女,而是七个仙女,俗称“七娘妈”,并且传说七月初七是“七仙女”的生日,因而民间把这一天称作“七娘妈生”。

  按照传统习俗,闽南地区“七夕”敬奉“七娘妈”,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因为“七娘妈”是七个,因而都与“七”有关。主要有:“七娘”轿、“七娘”亭(内有七个仙娘之像),陈列的果蔬、糖■(煮熟的甜糯米丸)、酒樽、筷子等,一般都是七份。另外,还有女性专用的生花、熟花、胭脂、花粉、剪刀、红髻绳等。“七娘”轿和“七娘”亭保留了民间纸扎艺术的精巧,尤其是“七娘”亭更是别致,比较讲究的亭中还扎有彩绘的“七娘”泥偶。

  “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香炉。

  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链接

  各地“七夕”风俗

 

  湖南、浙江——洗发、接露水

  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这些地方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广东——七娘会

  活动一般是在少女少妇中进行,预先由要好的十数名姐妹组织起来准备“拜七姐”,在六月份便要将一些稻谷、麦粒、绿豆等浸在瓷碗里,让它们发芽。还要用竹篾纸扎糊起一座鹊桥并且制作各种各样的精美手工艺品。到“七夕”之夜,便在厅堂中摆设八仙桌,摆上各种花果制品及女红物品。

  西南

  ——染指甲

  西南的年轻姑娘们,喜欢在这天用树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轻美丽,而且未婚女子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一种习俗。

  绍兴

  ——南瓜棚下听悄悄话

  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偷偷躲在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少女日后便能得到千年不渝的爱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爱是特殊的
后一篇:爱情36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