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最后一名武状元——黄培松

标签:
武状元文状元革命党人黄培松泉州文化 |
分类: 八闽文化 |
泉州最后一名武状元——黄培松
据称,开元寺前曾有其状元牌坊
照片里的黄培松身着北洋军阀的服装
早报讯
(记者朱彩云)清末最后一位泉州籍武状元黄培松长什么样?鲜有人知晓。南安市洪濑镇发现了一张罕见的黄培松老照片,昨日,记者在当地热心公益的黄腾芳老先生带领下,寻找到珍藏照片的人家。
老照片从厦门得来
照片恰到好处地镶在一张有纹饰的纸板当中,照中人物留有八字胡,所着服装为北洋军阀的服装。
主人介绍,早年有一位叔公在厦门的一家驿站为官府做事,讨得了一张武状元黄培松的相片,黄培松是南安人。
据了解,光绪六年(1880年),黄培松在殿试中被钦点状元及第,授一等侍卫。不久,出任广东参政、游击,旋升琼州总兵,记名提督,以军功赏“卓卓勇巴图鲁”头品顶戴。他中武状元不久,清王朝的统治已处于土崩瓦解的边缘,此后,黄培松仍在军界任职。
史载,1913年,袁世凯窃国,起用黄培松为福建护军使,先驻福州,后驻厦门。
西街曾有黄培松状元牌坊
南安市文管办负责人杨小川介绍,他见过黄培松一张图像,也是穿着类似服装,或可起到相互佐证的作用。
据了解,黄培松照片难寻,在辛亥革命时几乎被毁灭一尽。
据杨小川介绍,1911年,广州起义的革命党人被俘,一些革命党人受审时,黄培松以协督职务参与审判,并受命为监斩官,引起了泉州革命党人的愤慨,武昌起义后,泉州革命党人发动群众将泉州西街开元寺前的黄培松状元牌坊给拆了。
其后,黄培松目睹革命党人为国捐躯的壮举、清政府的卖国、南北军阀混战,对时局的认识有所提高,由此凡事持重,不滥施刑杀,曾获赠“培威将军”称号。1922年解甲隐居厦门,倡建江夏祠。1925年,卒于福州。
而黄培松故居在南安市洪梅镇六都村后坑壤自然村,包括3座五开间大厝和1座书轩,建于不同时期,越往后建的越精致,呈一字排开,大致可见黄家的经济发展与官场的显赫过程。第一座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第二座建于同治年间,那时,黄培松就是在这第二座古厝里成亲的……每座古大厝的燕尾脊上均饰有“龙稳”,砖埕前竖有夹杆石板。
故居历经风霜雨露,年久失修,有的屋顶漏雨,有的墙壁斑驳,书轩则有倒塌,令人叹惜。
泉州宋代就出“武状元”
泉州市文史界人士龚书群表示,泉州文武状元究竟有多少,一直有争议,概因有的后来迁于别地等缘故。泉州比较没有争议的十大状元中,包括了六位文状元和四位武状元。另外,有争议的如:文状元王曾,后迁山东;庄有恭,后迁往广东……龚用卿其实也是泉州的,因为在龚氏族谱上记载,乡人大骂龚用卿中了状元不认祖。
据称,清代最后一名泉州籍文状元是吴鲁,清代最后一名泉州籍武状元则是南安人黄培松。
一般人只知武状元有清代的黄培松,而不知泉州的武状元还有南宋的林宗臣,北宋的杨友,明代的庄安世(资料欠缺)。龚老先生说,概因武状元这一名称是后来才有的,晚于文状元的称法。
龚书群说,早在1172年,林宗臣就继1112年的杨友之后,泉州又出的一位武举第一名。当时,郡守汪大猷特地在泉山直街,也就是今北门街为他立了一座“魁武”坊,由于年代久远,该坊早已塌废,人们只能从史籍中去觅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