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志远天下行
志远天下行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139
  • 关注人气:1,0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阮的武术】南拳 盛名处处闻

(2010-02-27 12:13:35)
标签:

五祖拳

拳种

南拳

南少林

少林寺

泉州

文化

分类: 八闽文化

南拳 盛名处处闻  


  ●阮厝导游  释常定方丈,俗名杨建彬,泉州市洛江区河市人,13岁拜泉州崇福寺元果和尚为师,法号释常定。后又到厦门闽南佛学院深造。毕业后回到泉州,参与泉州少林寺的重建工作,现任泉州少林寺方丈、泉州市武术协会副主席。


  泉州作为南少林发源地,武术活动源远流长,多种拳法在闽南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上争奇斗艳。南拳是明代以来流行于南方的一大类拳种的总称,它以福建、广东为中心,广泛流传于长江以南地区,故称“南拳”,南拳以综合各种拳种的五祖拳作为代表。南拳种类繁多,有咏春、少林桥手、五祖拳、鹤拳、罗汉拳、五枚花拳、五节花拳、少林狗拳等。随着泉州人出洋谋生的足迹,闽南地区的这些拳术也被带到了海外。

  □早报记者 朱淇齐  陈英杰 

  实习生 高欣萍 文/图

  

  记:南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武术系统?

  释:南拳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甚至更早。

  记:南拳主要有哪些拳种?主要特点是什么?它是如何区别于别的拳种,如北方拳种?

  释:南拳种类繁多。现泉州少林寺练习的以五祖拳为主。南方拳种与北方拳种区别在于其各自的特点。南方拳种的特点为紧凑刚硬,技手绵密,注重实战性、重心较低,体现出以小打大、以巧打拙、以多打少、以快打慢的技击特色。闽粤一带人体形较为瘦小,力气也相对弱些,因此特别重视下盘的稳定性,讲究步法的灵活多变,多有扭拐动作,使身体可以灵活转向;而北方拳种以大开大合、腾挪跳跃为其特点。

  记:在众多拳种中你认为哪种拳种最具有代表性?有人认为五祖拳是大成之拳,你如何认为呢?

  释:在众多拳种南少林五祖拳最有代表性,五祖拳属典型的外家功力型拳术,它的特点威猛激烈,极富阳刚之美,同时以柔济刚,包涵内家拳的很多技击法和内功修炼法,无论从拳理的简奥赅备,还是从拳械套路丰富、功法完整上看,都堪称南少林的上乘拳法。

  记:如今五祖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为什么可以传播得这么广,这么远?是由于拳种本身特色,还是其他传播因素呢?

  释:如今五祖拳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港澳台、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泉州作为南少林发源地,武术活动源远流长,随着泉州人出洋谋生的足迹,就把南少林武术带到海外去。南少林武术主要是一种文化瑰宝,既可养身健身,又可防身。

  记:除了这些拳种以外,在闽南地区还盛行哪些拳种呢?

  释:除了这些拳种,在闽南地区还盛行有南少林五节拳、龙尊拳、地术犬法、龙虎拳等。

  记:南拳保存现况如何?对南拳是否有申遗的愿望呢?

  释:目前南拳传播比较广泛,保存相对完好。我认为将来机缘成熟就可以申请世遗并给予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和发展。

  记:在中华武术中,少林功夫最负盛名,可以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南、北的少林功夫吗?它们的差异在哪里?

  释:少林之中,北以嵩山少林为正宗,南以泉州少林为代表。泉州少林寺武术系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大师入闽所传。由此可见,南北少林是同源一宗,相互辉映,齐誉于海内外。

  天下功夫出少林,而南北少林的武术却有着巨大差异。中国武术自古就有“南拳北腿”的说法,而据说南拳大多源自南少林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南拳的功法可以部分地体现出南少林武术的特点。就是腿法较少,而手法多变,动作刚猛有力,讲究肘臂的坚硬和桩步的稳扎。从南拳与北腿的较量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这一特点。

  南少林武术博大精深,有五祖拳、五节花拳、五枚花拳等拳种,其中以五祖拳最为出名。而它又涵盖了五大拳术门派,各有自己的特色与内涵。如达摩派注重呼吸、吐纳,专长于易筋、洗髓等内养的功夫;太祖派较为注重姿势、角度、平足的摆布;罗汉派则身法端正,气派威武;行者派最为灵活敏捷,它的闪身、躲避、走步、滚翻都是上乘的手法;白鹤派变化多端,刚柔并济。

 
泉州少林寺>>> 
 
  泉州少林寺坐落在清源山之东岳山麓,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始建于唐,系我国南禅宗名刹、南派少林武术的发祥地,历代高僧名师辈出,影响遍及海内外。据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年)晋江蔡永蒹所著《西山杂志》记载:唐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智空入闽中,建少林寺于清源山麓,凡十三落,闽僧武派之始焉。少林寺十三进,周墙三丈,寺僧千人,陇田千顷,树林茂郁,掩映少林于山麓。”

  泉州少林寺历经三兴三废,饱经沧桑。在泉州少林寺消失约230个春秋之后,经社会各界的倡议和省政府的批准,1992年成立了泉州少林寺复建委员会,同年10月13日举行复建奠基典礼,在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复建工程逐步开展。1997年,曾就读于厦门闽南佛学院之常定法师应邀出任住持。2006年荣膺泉州少林寺首任方丈。

  泉州少林寺也是南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拥有独特而博大精深的拳术系统,继承和发扬了少林武术,并匡扶了少林正宗,是名城泉州历史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中华传统武术中的宝贵遗产。(齐淇)

【闽南地区盛行的主要拳种】
 

  ●五祖拳

  五祖拳是福建闽南一带流行最广的一个基本拳种,属于南少林武术体系,是太祖拳、达尊拳、罗汉拳、猴拳、白鹤拳的合称。五祖拳的拳法特点综合了七种拳法的特性。猴手、鹤脚、玄女摇身骏胛、达尊罗汉步、太祖身以及和阳师的北派技法、道台夫人的下盘腿功,融入了七种优秀拳法,使得五祖拳很快就成为当时闽南最优秀的拳种。五祖拳相传为福建晋江人蔡玉明所创,主要分布于泉州、厦门、漳州、香港、台湾地区、东南亚、日本等地。
  

  ●永春白鹤拳

  永春白鹤拳是中国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该拳系由清代杰出女性方七娘所创立。在经历了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后,已繁衍成众多的分支流派。永春白鹤拳以鹤为形,以形为拳,演练中动静分清,虚实分明,快慢相间,上下起伏,脉络贯通,神气流畅,似刚非刚,似柔非柔,变化技手多,轻盈灵巧,形神兼备。

  永春白鹤拳讲究内外合一,意守丹田,以意引气,意到气到,气到力到,以气催力,以声助力,吐气生威,防中带攻,攻防并重,运手柔,着手刚,后人发,先人至,讲究吞吐浮沉,刚柔并济。其拳法结构严谨清晰,攻防意识鲜明,手法短桥多变,步法走闪灵活,劲力刚脆精巧。发源地为福建霞浦,分布于泉州、漳州、莆田、广东、香港、台湾地区、东南亚、美国、澳洲等地。
  

  ●龙尊拳(福建龙拳)

  于清雍正南少林时期传入古田杉洋镇,龙尊拳流传至今主要有两个分支,一为“直上青溪”,拳法主刚,称一路龙尊,二为“太子游龙门”,拳法主柔,称二路龙尊。而古田的龙尊拳乃传承自“直上青溪”,有两个分支,其一是古田旧城(现古田县城)分支,现存古田县城关松台村。其二是古田县衫洋村(现杉洋镇)分支,又称龙拳和龙桩拳。其不仅集合双手互搏术的守内、游外之功,同时还具备二次防御之功。龙尊拳拳法刚健有力、刚中有柔、朴实无华、利于实战,招招非打即防,没有花架子,但每一手顷刻间的变化都能起到“挡、防、攻”三种功效。“吞,如金猫捕鼠;吐,如饿虎出林;浮,如大鹏展翅;沉,如老翁持拐”。看似以防为主,却能诱敌深入,出奇制胜。震脚发声、吞吐催气、发力短促、只进不退、身技腰马,门户眼节,动静神气。发源地为古田杉洋镇。分布于古田、福州、宁德、福清、莆田、邵武、台湾等地。
  

  ●虎尊拳

  虎尊拳也叫“永福虎尊”。相传与德化县交界的永泰县■口乡就是虎尊拳的发源地,历史上这里匪患严重,因此百姓有习武自卫的传统,当地人精通多种拳术,这些功夫均是他们祖上世代相传至今,大多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防匪防盗防兽的需要。虎尊拳发源于永泰山区,后来逐渐传播到海外成为空手道的起源。虎尊拳特点是以刚制刚,见力生力,练拳时吞喉露齿、狮嘴麒麟目,闭气催力,发声助威。虽然虎尊拳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仍然没有偏离象形的基本特征。发源地为永泰县■口乡。分布于福州、宁德、南平、三明、莆田、江西、台湾地区、日本等地。
  

  ●相公拳

  阵公八卦阵(大阵108人,中阵48人,小阵24人)。据传在漳州石美沙坂村创立耀德堂武馆的是本村人,现在已难查考其名。传至第三代门人陈林鲜,颇得真传,能演练108人的相公八卦阵,这个阵容变化奇奥,规模宏大。在上世纪40年代闽西南各地武术界人士颇加推赞,盛称是闽南一枝独秀的好拳系。耀德堂八卦阵,俗称“相公”,它的特点是威力强劲,紧密不松。在练习上难度大,练功苦,非有坚强意志的人不能练成。故历代传人能学成演练108人阵法者几乎是凤毛麟角。特点:八卦阵,俗称“相公”,它的特点是威力强劲,紧密不松,变化有序。发源地为漳州。分布于(只传陈姓)漳州石美沙坂、梧店、陈墩、陈林、孚美、角美等地。
  

  ●开元拳

  开元拳是漳州武坛独具特色的拳种。漳州开元寺僧众自古习武成风,代代相传,逐步形成风格独特的开元拳,开元拳术后来由龙眼营通元庙碧琅师、复明师所承传。开元拳由于寺规所限,外传极少。开元拳风格特点有刚有柔,攻防兼备,演练中迅猛凌厉,轻松活泼,腰、腿、掌、肘发劲变化无常,力疾势猛,虚实变化,观势运用,随心应手。要求刚似钢铁,柔如丝棉;动如暴风骤雨,静似寒潭止水;转如狂风卷叶,立似落地生根;轻如飞燕腾空,重似泰山压顶;进如骏马奔腾,退似猿猴跳涧;攻同猛虎扑食,守求密不透风。军伍器械,舒展大方,不尚花架,刚劲有力,回旋轻灵,造型美观,技巧实用。发源地为漳州。分布于漳州寺院内。
  

  ●洪家拳(又称战派双枝拳)

  洪家拳的源流,相传发源于福建莆田少林寺,由当时住持至善禅师所传授,其俗家弟子闽人洪熙官得技后,赴粤开宗创派,为洪家之祖。其拳路则较福建少林拳路为阔,腰马的步幅也较大,作战距离则长短具备。其拳势对日后的岭南拳派影响尤深。洪拳以“刚”为主,它的武术风格有二,一是长桥大马、长手长攻的大开大合武术;另一种是短窄马、短手近攻、贴身攻防的武术。洪家拳技之特点,多以长桥大马为主,以坚固著称,攻守严紧,桥手以虎爪、剪手为本,马步则以四平大马、子午马、麒麟马、吊马、坐盘为主,拳术中以洪家五战为主,即铁线拳、工字伏虎、虎鹤双形、五形及十形。并且以黄飞鸿所创之十毒手,训练习者体会洪家拳技之法,务使习者能掌握体用之法。发源地为莆田。分布于福建、广州、浙江、东南亚地区。(朱淇齐  高欣萍)

 
● 到这里看武术表演
  

  1.2月26日(正月十三)下午2点,国际南少林武术邀请赛开幕式暨南少林武术大汇演;晚上7点,国际南少林武术邀请赛;

  2.2月27日(正月十四)上午8点30分,国际南少林武术邀请赛;下午2点,国际南少林武术邀请赛;

  3.2月28日(正月十五)上午8点10分,国际南少林武术邀请赛。

  地点:泉州市侨乡体育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