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建地区报业现状的思考

(2008-09-09 10:43:53)
标签:

一份

报纸

版面

《北京晚报》

发行量

福建地区

杂谈

分类: 生活故事

    厦门是特区,经济较发达,在外地人认为,必定是一座城市生活节奏较快的城市。然而,事实上却完全相反。易中天曾评价厦门市是一座散慢悠闲的城市,居住在这里人民,很自然而然地享受着鹭岛宜人的气候所带给他们的闲散空间。

    在厦门生活久的外地人,也一定会被这里的人民同化,走路不急,吃饭不急,谈话不急,很纳闷的是,为什么大家会有这么多的时间慢慢地去做这些浪费时间的事。

    那就买份报纸来看吧。

    不过,这里的报纸却很贵。不光是厦门地区,整个福建省地区都是如此。

    具体地说,是那些都市类的报纸定价都很高,如《海峡都市报》,《海峡导报》,《东南早报》等等,每份的零售价大都为一元钱。

    可是,再让我们瞧瞧这些报纸的份量吧:版面多为32版或24版左右,而且报道的内容并不多,有一半的版面甚至三份之二的版面被广告所占领了。也就是说,一份可看的报纸版面不足一半不到十版。

    都市报,是一种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报纸,这里不但有着丰富的便民服务信息,还有报道许多发生在大家身边的大小事件,都市报是人民生活之余获知信息的最重要的一个来源。

    但福建地区所发行的这些都市类的报纸,远不能满足大家的这类需求。

    我在福建会时常购买这类的报纸,可是,看一份报纸我只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这份报纸在我手中便成了一堆废纸。实在没有什么可看的内容啊。除了广告,还是广告。一般的版面分布是时事政治类的新闻占到三到四版,体育娱乐新闻占到二到四版,各个专题版面(如汽车,房产)会占到四至八张,另外就是当地或八闽的新闻占到四版左右,其它的就是一些综合性的新闻报道了,和整版整版的专题广告了。而且那些新闻报道还不是整版都是,一般在版面的上半部分是新闻报道,下半部分却都是广告了。对于当地读者来说,买这样的报约,更愿意去关注本地或省内的新闻,要看国家大事或是体育娱乐新闻,大可去买那些专业的报纸(如参考消息,环球时报,体坛周报,娱乐周刊等),而不是在这份报纸上看报简摘要啊。可见,福建地区的报纸可看率是多么的低啊。虽然其它的一些省市的都市类报纸也有以上的这种情况,但细细分析,发现情况还是有所不同的。

    首先便是报纸的定价。一般像这样的都市类报纸,我走过的大多数城市,定价都是5角钱一份,这是普遍的一种现象,但在福建,反倒是一元钱一份的报纸成了理所应当的一件事了。

    另外,报纸的版面份量足。如北京,都市类的报纸(《北京晚报》,《京华时报》,《晨报》)等等,版面都非常的多。除周末时间一般为32版外,上班时间的版面多为48版甚至更多。特别是在一些节日前夕(如黄金周,车展,奥运比赛日),他们会出特刊,此时,版面会特别的多。88版或是一百多版是很正常的事。记得有一次,《北京晚报》赶在十一前出了一份假期特刊,版面多达三百多版,详细介绍了节日期间的各种资讯。足见报纸的厚度。当时,许多报刊亭偷偷把这份报纸私藏起来不卖,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按报纸回收的价格,这么厚的报纸,远比一份五毛钱的价格要贵很多。所以报刊亭不卖是为了卖给回收的。

    报纸的主要收入来源,通常大家会认为是它的发行量,其实不然。报纸的主要收入是广告收入,这也就是为什么诸如《北京晚报》等报纸敢出超多版面的报纸,像这样一份的报纸,成本都比零售价高。所以说,广告才是报纸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报纸的广告版面也就占了多一些。一般来说,一份都市报的广告量会占到总版面的一半以上。

    回过头来看看福建的报纸,一份很薄的报纸,广告占去了多大半,留给真正的新闻信息的版面就很少了。但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份报纸,却要卖到一元钱,不得不让人大跌眼镜。

    固然,福建不如北京,不是一座文化气息较浓的地区,人民对报纸的需求远没有那么大,加上竞争激烈,发行量也就不多了。但他们想以高定价来增加报社的收入,实不可取啊。怎么没有想到,一份一元钱的报纸,会让许多人不会去购买报纸,无形中,损失的是报社本身,发行量上不去,广告费自然不高。可想其严重性。因此,如果福建的报社想发展,必须是降低零售价,扩大版面和信息含量,让更多人读者来买报纸看报纸,觉得买这份报纸很值,广告商自然会因发行量受众者多而自动找上门来,这才有可能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