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你准备好了吗

标签:
育儿幼小衔接自理适应 |
http://s3/middle/538513cftc9db9f6063f2&690
上个周末参加了一次关于幼小衔接的家长交流活动。内容虽然不够高深,但是对于我这位已经进入心里预备期的妈妈来讲,还是有提纲挈领的作用的。之前,我的侧重点在预备孩子学习本身,而交流会后,我则转移到提高孩子生活与心理方面的预备上来。
【学习预备】
小学无外乎语文、数学、英语,而前两样我从来就没有担心过孩子。因为,儿子极其喜欢算算数,路上看到的公交车数字牌,都能引发他做加法的兴趣。现在,已经演变成超市核账小帮手:计算一百以内的简单减法。语文呢,更不用操心,两岁前后,他就开始指着广场上的店名、广告牌询问我汉字的发音,到现在五岁多,拿起一本书来,除了个把生字外,可以自己独立阅读。
英语,是我最放心不下的一门功课。一旦一年级跟不上,容易造成步步跟不上、孩子失去学习兴趣与自信的恶果。虽然他们幼儿园每天都有半小时的外教课,但是,上课的孩子太多,课堂记录极易影响教学质量,真正能够带回家、记住的内容几乎是零。此外,曾听一位妈妈告诉我,母语好的孩子学外语就要困难很多。这个观点我已经在一位上中芯小学的姐姐身上得到验证:她的英语非常好,就连平时的思维方式都是英文的。一次,她帮妹妹开家长会,做的笔记都是用英文。而她的中文表达,有时却稍显不足。
暑期,我帮儿子复习了在幼儿园学的英语。磨合中我发现,他不太擅长语音语感语境猜语义,他更喜欢的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写出来的句型更容易让他记忆。但出于对此法的排斥,因为它足以导致孩子学会考英语不会讲英语,对于儿子的单独教学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心理预备】
小学对于孩子来讲是一个崭新的环境。除了硬件方面的崭新,所有的学习模式、生活模式也与幼儿园截然不同。如果不提前预备,孩子一上一年级很有可能就懵了。首先,先让孩子熟悉校园——园区的熟悉,同学的熟悉,老师的熟悉,孩子一旦知道了那些一扇一扇的门都通向哪里,心里的抵触与恐惧就会大大降低。除了熟悉硬件,软件亦然重要。学校的性质是什么样的,学校生活有那些特征,比如学习一段时间后会有考试,喝水、上厕所没有人盯着,同学间有了冲突应该如何处理,等等。
由于老人的身体状况和我当时工作的需要,我在儿子两岁三个月时就送他去了幼儿园。从现在来看,这个送托时间太早了!!直到他中组,他仍几度出现分离焦虑,是我认识小朋友里“阵线”拉得最长的一位。综合评价儿子的情商,比同龄孩子略迟一年,按道理,我应该等他七岁时再上小学。但一旦让他离开熟悉的同学而跟自己小一届的孩子同班,遭到儿子的反对不说,对于他适应新环境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从学校的选择上,我同样考虑了儿子“适应度”的这一层面,准备让他选择名不见经传的门口私立小学。原因亦然:他的幼儿园和小学是一体的,不论是表演还是运动会,他已经对小学有了局部了解,如果顺势让他进入同一小学,他从心里上会非常容易接受。假如按照学区我们选择了城里的公立市重点,这个适应过程又将面临遥遥无期。而父母同样面临适应度的问题。
【生活预备】
如果孩子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上小学就不会变成一件恐怖的事情。如果五岁多了还不能自己擦屁股,那么的确需要赶紧训练了。
我把生活预备分成两个层面来理解,一个是学习生活,一个是个人自理。学习生活需要家长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操练孩子,比如自己收拾书包,检查文具,回家先写作业,按照学校的时间安排日常作息等等。老师一般会要求铅笔在家削好,铅笔盒也要简单明了,不要功能太多,否则铅笔盒变身玩具,容易分散孩子上课的注意力。橡皮也尽量选择又好用又不花哨的绘图橡皮,尺子也不要太长,15-20公分即可。
个人活自理方面的预备包括自己穿脱衣服,热脱冷添要知道;厕所位置要记好,课上有需求可以向老师申请。喝水对于很多孩子是个老大难问题,孩子一玩儿就全然不顾口渴,到了家才咕咚咚猛灌。有的妈妈索性给孩子预备水壶,要求下学前全部喝完。不管是哪种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最为重要。幼儿园大组的儿子已经开始自己收拾书包了,回家先看看有没作业还处于引导中。从这个学期开始,我提醒自己不要过度关注与提醒,让他自我建立意识,体会没带书包、没带联系册、没完成作业的自然后果。自然后果往往比逻辑后果更容易被孩子记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