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意终难平

(2006-09-10 20:56:19)
分类: 信手涂鸦
    今天值班。
    接到一篇稿子,西湖在搞一个“网商节”,竟把横幅、气球、广告牌等挂在白堤上,风雨一刮,支离破碎。
    果然不出他所料!
    西湖已经变得商业化了。
    顿时怒不可遏。仔细编了这稿子,立刻挂上头条。也许,这个新闻本上不了头条,但是它撞在我手里了。
    还是要给他写篇文章。虽知道由于种种原因,这文章是不能在hzrb上发表的,因为敏感,因为批评,但是我还是写了。
    ——为了我的心。
    下面是全文:

虽已乘云驾鹤去,毕生勾留是此湖

93晚上622分,我的公公宋云鹤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历程,驾鹤西去,享年85岁。他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这就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生。
    
公公这一生,的确很有中国知识分子的特色,才华横溢,清廉正直。1946年,他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解放初期,他任浙江省建筑工程公司工程师,负责了浙江省麻纺厂、丁家山空军疗养院等工程的设计施工。50年代中期,富春江七里泷水电站动工建设,他为保护古严州府梅城镇,对原设计方案提出了改进意见。他的意见幸被采纳,全镇人民没有迁移,古镇保住了。许多年后公公对我们说起这一利国利民的重大建议得以实施,实为他平生第一快慰之事。

70年代末,百废待兴,公公负责制定了十多套住宅设计标准,全省各地套用这项标准设计建设的住宅,达到数百万平方米,家家户户终于有了独立的厕所和厨房。1981年,他调任杭州市园文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他把一腔热爱全部倾注在对西湖的保护之中。他负责了云栖竹径、虎跑梦泉等景点的重建,曲院风荷、阮公墩等景点的新建和玉皇山顶福星观的扩建,还主持了钱江引水、环湖动迁等工程,使 “文革”中饱受摧残的西湖,恢复了清秀靓丽的容貌。

70多岁后,他还做了好几件颇具成就的事。那年,市里征集城市雕塑,他踊跃参加。几易其稿,他拿出了“美人凤”的设想。他说西湖是颗明珠,守护着这颗明珠的,就是传说中的玉凤(也就是玉皇山)。于是他画了一个美人(玉凤)手持明珠的飞天的样稿。他把样稿投到了杭州日报,很快,他的方案在市民中得到了最多的票数。于是,这座“美人凤”就由中国美院的唐澄波教授雕塑,竖立在湖滨一公园处。但令人想不到的是,这座雕塑建立起来后,一度遭到激烈抨击,其中不少还是美术界学院派人士,这使得公公深感委屈。他不明白做错了什么,他只是以一个普通杭州市民的身份参加了一次设计方案的海选。一次,他独自在美人凤前徘徊,正巧遇到一家电视台在此拍片,那个有点眼熟的女主持人街头随意访谈,拉住了公公请他谈谈看法。公公起初不愿意讲,经不住女主持的请求了自己的看法。他的看法是那样深邃有见解,不由的使女主持对他刮目相看,仔细追问,方知他就是此座雕塑的设计者。此时距离这家电视台主持人上飞机的时间很近了,但是他们仍然拉住公公一起打车赶到公公住宅处,详细看了设计方案和设计图纸,拍摄了录像后才赶到机场。从他们留给公公的名片上我得知,这个女主持就是当年央视最风靡的才女主持姜丰,这档节目就是她主持、制片的《文化视点》。
    
当然,还有很多。比如雷峰塔的重建。

 公公潜心研究雷峰塔已有几十年。他认为雷峰塔是我国造塔历史上的一座艺术精品。它首创八角形平面,又是楼阁式塔型的一座名塔。尺度雄伟,比例适当,构造杰出,但又柔和绚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雷峰塔是宋代遴选的西湖十景中唯一的人文景观,对杭州和西湖影响巨大。因此重建雷峰塔,必须恢复其五代始建时的原貌,以保持其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和艺术魅力。它的复原,不是再造文物,而是恢复景点,就像北京邦普公司的珂罗版技术,对书画文物的复制,达到可以逼真的程度。这才能称作重建。他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绘制了一张又一张的图纸,甘愿把这些无偿地献给国家。但是很遗憾,重建雷峰塔最后采用了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新塔。对此,他不惧权威,不媚世俗,执着地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的文章在杭州是不能见报了,但是光明日报、人民网和《空间结构》杂志等,发表了他的文章。作为学术研究,我不知道他的意见是否正确,但他这种知识分子执著的精神,是令人敬仰的。

    他对西湖的热爱非一般人能想象。早年,他带着我和我先生,爬遍了西湖每一个山头,拍摄了大量西湖石刻的照片,有一些石刻深藏在山洞角落里,湮没在住家的杂物里,他也能报出名字,讲出来历;上世纪80年代,我们在爬凤凰山时看见有对梵天寺经幢,这是浙江现存最高的经幢,“文革”中被损坏后一直没有复原,此时又有住家厨房依附而建。他看后非常心疼,命我们拍摄下来发表,呼吁有关方面加以保护。晚年,他行动多有不便,但只要是有关部门邀请他座谈如何保护西湖问题的,他都欣然参加。他在最后为我们留下一份遗嘱,遗嘱中写道:

我一生清廉正直。为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保护西湖和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作了不懈的努力。多次在全国性杂志和报刊上发表文章,或在有关的会议上,敢于直言相陈,不畏权势。对建设方案和规划、设计图纸的审核、施工工程的监督,一丝不苟,力求完美。在我一生的工作中,没有对国家建设,造成过任何损害、破坏和遗憾。可惜位卑言轻,不少好的建议,未被领导采纳。我担心的最大遗憾是:

1)、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将被摘牌。

2)、西湖严重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西洋化,将使西湖不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

他说他的丧事一切从简,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但希望在墓碑后面刻上两句话:

“西湖命名世遗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弦断谁听
后一篇:夜有所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