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如果熊卓为当初不做骨科腰椎手术
(2009-11-06 20:46:30)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熊卓为北大一院健康 |
近日看到媒体和舆论在争执北大教授熊卓为术后身亡一案。本人无意参与该起医疗纠纷案的是非争论,那是司法机关和医疗鉴定机构定夺的事。在此仅从骨科医学角度,发表一点个人言论。并特此声明仅供医学交流参考,不代表医患任何一方观点。
仔细阅读熊卓为家属公布在网上的患者病历,“住院志”首页,潦草手写的字体中,大致可以辨认出:
主诉“腰腿疼10天,加重8天”。
现病史中提到:“患者10天前出现?右腿疼痛,?休息后好转。8天前?病情加重,右腿疼痛加重,无法平躺及右侧卧位,须左侧卧位,右腿呈跛行姿态,于右侧卧位时有?大腿?侧、小腿外侧的放射痛,疼痛剧烈,持续不缓解。曾经理疗及中医针灸治疗,未见明显好转。腰椎x片示:腰椎骨关节病,L4-5椎间盘病变,L4椎1度滑脱伴峡部裂。?为进一步治疗收住院。。。。。。。
既往史中提到:有腰疼?病史数年,近期无外伤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
体格检查:住院志第二页“专科查体”中提到:
。。。各棘突无压痛,腰椎活动度受限,前屈40度/后伸0度/左右侧弯10度,后伸及右侧弯时可引发明显疼痛向右大腿放射。双下肢感觉正常,肌力正常,肌张力可,???反射均未引出,双侧挺腹征(-),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Laseque (+) ,??抬高试验(+)
CT示:L4-5椎间盘膨出,L4椎体?,L4-5椎小关节骨质增生。
初步诊断:
L4椎1度滑脱伴峡部裂
腰椎间盘突出症(L4-5)
高血压病
糖尿病(2型)
高脂血症
??病
治疗经过:综合各文所述,治疗经过大致为患者2006年1月23日入院,1月24日行“L4-5椎管减压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外侧植骨融合术”,1月29日并发“肺栓塞”,31日凌晨抢救无效死亡。
根据以上能够见到的患者病历资料,本人认为患者熊卓为入院后第二日即行手术,方案是否稳妥,值得商榷。
1、
2、
“双侧挺腹征(-)”及“L4-5椎间盘膨出”这两个指标,再结合“双下肢感觉正常,肌力正常,肌张力可”这三个体征,可以判断出该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不典型。重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双侧挺腹征”一般是阳性的(+),“L4-5椎间盘”也应该达到突出或者脱出的程度,下肢的感觉、肌力、肌张力也会相应改变。患者虽然过去有数年的腰腿疼病史,仍然能够维持上述“下肢感觉、肌力、肌张力正常”指标,说明过去神经根受累不严重,如果这次采取一段时间保守治疗,应该能获效。根据我个人经验,这个保守治疗的时间,一般至少需要连续治疗2--4周,可惜的是患者从发病到入院的10天时间,仅仅进行了短期的、有限的保守治疗(理疗和针灸),尚未获效即放弃了。根据我个人统计,临床上很多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终选择手术,都是因为无法挺过急性发作的1-3周重症期,急于解脱而选择手术,这与骨科文献中“至少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通过有效的保守治疗临床治愈”的科学观点相驳,应该引起偏好手术的医生和患者的反思。事实上,对于那些能坚持科学的保守治疗、挺过急性重症期的患者,通常在急性发作的3周后,症状就能日益缓解,最终达到临床治愈,其道理应该就是受累神经根水肿逐渐消退,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自然减轻。15年来本人保守治疗上千患者病历,足以证明。
另外,“L4椎1度滑脱”一项,1度滑脱的情况是否必须手术,也需探讨。个人认为应该区别对待、就事论事。过去限于骨科器械的限制和手术难度及风险,椎体1度的滑脱,因为临床大量存在,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椎体1度滑脱数不胜数,一般较少手术,患者也无大碍。近年来因为脊柱手术器械和固定物的革新,脊椎滑脱手术相对容易操作,椎体1度滑脱手术数量显著增加,大有不做不行之势,本人认为似乎欠妥。诚然,本例患者熊卓为伴有峡部裂,右下肢放射痛也较重,但是“各棘突无压痛”一项,以及查体并未见“腰椎局部压痛并引发下肢放射痛”,说明患者因为滑脱引发的神经受累并不严重。过去本人临床治疗这类患者,均采用保守疗法,对于椎体1度滑脱实施有效、安全的手法正骨,部分患者可以纠正滑脱、椎体复位,大部分患者可以有效解除神经根压迫,促进神经根水肿消退,达到临床症状缓解并治愈。但要注意后期详细交待患者腰部运动姿势注意事项,必要时佩戴合适的腰椎护具给与保护,并坚持科学合理的腰部肌肉韧带锻炼,确保无忧。事实证明这个思路与办法是完全可行的,椎体1度滑脱不必急于手术。
综上,如果熊卓为当初不做骨科腰椎手术,先选择并坚持合理的保守治疗,应该能够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也不会造成后来的手术并发症死亡的悲剧。
再次声明,以上论述纯属个人医学观点,仅做医学科学探讨和交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