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载人飞船与航天飞机的区别

(2008-09-24 10:39:00)
标签:

杂谈

http://byfiles.storage.live.com/y1pDqbp8I42kad9aU7UWHyA_GCIcK36uk8JGwA_0dMM8KgsrSMtUHwko_Ox9SvX5Knx9B7PbQyHKBg

[三种早期载人飞船外形对比,从左至右分别为“东方号”(单人)、“水星号”(单人)和“双子星座号”(双人)]

 

/赵洋

 

引言

20089月底,“神舟7号”载人飞船载着三名航天员,圆满完成了中国首次太空行走任务。10月初,乘“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的美国宇航员将进 行多次太空行走,对“哈勃”太空望远镜进行最后一次维修。

两种外形迥异的航天器,几乎在同时进行具有意义重大的太空行走,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好奇目光。在得知美国即将放弃使用了近30年的航天飞机,转而启用载人飞船时,不少人都会很自然地提出下面的问题:“这两种载人航天器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用呢?”本文将揭示这两种有着悠久历史的航天器在外形、功能、可靠性以及经济性上的区别,最后您将自己得出二者孰优孰劣的结论。

 

迥异的外形

 

http://byfiles.storage.live.com/y1p1sWaEDwTFYaWsficLhhM1WRMQiAH6syGLChSCAQTYSeNb4UOKM601qTVWYxkVtZoQsmIk-ITDuo

[阿波罗登月飞船的返回舱,外形为圆锥形

载人飞船与航天飞机在外形上的区别是一目了然的。从第一代的“东方号”(1961)、“水星号”(1961)飞船到第二代的“阿波罗号”飞船再到第三代的“联盟TM”(1986)、“神舟号”(1999)飞船,载人飞船的返回舱经历了从球形到圆锥形再到钟形的演变过程。但其基本上都是水滴形状的变体。这是因为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再入大气层时,要承受高温气体的冲击,这种形状既保证了减小阻力,又能提供姿态调整的可能。

http://byfiles.storage.live.com/y1pxEXqzb32H-Uxsu5YeyN5x5hlqce2r0TjV2jmhUbTmEqfhuwsVl45aQ9JJixBUlshZtNkFJm0dQA

[航天飞机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轨道器(飞机状物体)、外燃料舱(橙色圆柱体)和固体助推火箭(两侧的圆锥状物体)]

与载人飞船近四十年的进化史不同,相比之下,自第一架航天飞机,美国的“哥伦比亚号”(1981)升空以来,它的外形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其在不同国家的远亲——如苏联的“暴风雪号”——长得也相似。都是由飞机形状的轨道器(有时我们把它称为航天飞机)、主燃料舱和助推火箭三部分构成。

 

功能

http://byfiles.storage.live.com/y1paE7x1xUNEgLAy9srLSCnyUuctZFspo5fitQ2J7JBI7MAAoXYs2qWQWWSco3pROt9Lu99gqOZx24

[三舱结构的俄罗斯联盟TM号飞船,从左至右分别为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

无论是照相机还是汽车,工业制品的形式大都是为功能服务的,载人飞船与航天飞机也不例外。当代的载人飞船多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部分顺序串联,构成“列车”的形式。这三部分的功能正如其名,轨道舱载有仪器和实验设施,供宇航员在轨道上进行科学活动使用;返回舱像一个胶囊,宇航员在其保护下轻装返回地球;推进舱装满氧气和燃料等辎重,上面的太阳能电池板为全船提供电力。不像返回舱要经受重返大气层的考验,轨道舱和动力舱在设计时并未考虑空气动力学要求,它们只是近似的圆柱体,能被方便纳入火箭整流罩即可。简而言之,载人飞船只是从地面转移人员到太空的运输工具。

http://byfiles.storage.live.com/y1pYr2u1OFG-abo6SqOLM0p3VZudv-5VuXW-3FazORn27llF0JaHS1XfXIalLxFILBD6q4ASrPJIWo[航天飞机搭载太空实验室设想图]

而航天飞机是火箭、载人飞船与飞机的组合体。它像火箭一样被竖直地发射升空,像飞船一样在轨飞行,再像飞机一样滑翔返回陆地上的机场。航天飞机的轨道器具有容积很大的货舱和灵活的机械臂,可以完成包括人造卫星、货运飞船、载人飞船甚至小型航天站所具备的多种功能。它可以向近地轨道施放卫星,向更高的轨道发射卫星,回收、维修卫星等。这是功能单一的载人飞船望尘莫及的。如果说载人飞船是一列“客车”的话,那么航天飞机则是客货混运,兼有维修能力的“工程车”。

 

可靠性与经济性

曾经投入载人航天的7架航天飞机中已经有两架失事,而各类载人飞船在几百次飞行任务中也曾造成过两次死亡事故。但仅从发射失败率上否定航天飞机的安全性是不科学的。载人飞船是为一次性使用而设计的,它的各项系统较为简单,元器件的寿命不必很长。航天飞机则要经受反复使用的考验,每架轨道器的设计寿命为重复使用100次。从这个意义上说,航天飞机的设计可靠性反而更高。

航天飞机技术难度大、系统复杂,从起飞、上升、轨道运行、再入大气层直到返回着陆过程中,要经受各种非常恶劣的环境。载人飞船使用的火箭发动机大多只能使用一次,工作时间仅几分钟。而航天飞机的火箭发动机需要多次重复使用,寿命期间的总工作时间累计长达数小时之多。

http://byfiles.storage.live.com/y1pKghgE3dS_OFyv_BMdEJqnuw4XiCWfj8pCbw1Xs5uCqXg9MNNUxFezgrwjgY98yZCbEdvYp3AFO4[航天飞机的着陆场与发射场相距甚远,每次降落后要用大型客机运回发射场检修,额外增加了成本。]

设计师认为,增加航天飞机的重复使用次数和可回收部分可以降低单次使用费用,但这也大大提高了研制费用。航天飞机的弱点在使用中逐渐暴露出来。它的系统远比载人飞船和运载火箭单纯相加要复杂。单次运行成本过高,风险也不容忽视,发射频率从计划中的每年24次下降到5次。特别是“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坠毁事故(2003)发生后,对防热瓦的检查费用增加了。这进一步降低了航天飞机的执勤频率,令维护费用攀升,以致NASA将航天飞机视为鸡肋,计划于2010年以后用新研制的“猎户座”载人飞船代替它执行载人航天任务。

 

结论:孰优孰劣?

从技术上来说,航天飞机要比载人飞船先进。可是最先进的未必是最好用的。在1972年美国决定发展航天飞机时,目的是造就一种成本低于载人飞船,而用途又比载人飞船多的运输工具。

但事实证明航天飞机的成本远高于载人飞船。现有技术还做不到使整机全部重复使用。航天飞机系统仅有轨道器和固体助推火箭可以重复使用,设计寿命分别为100多次和20次,固体助推火箭用后还要从大西洋上打捞,体积最大的外燃料舱则是一次性的。载人飞船虽不能重复使用,但它的结构简单可靠,重量较小,发射费用低。这是其优势所在。

此外载人飞船可在范围很大的着陆场着陆,必要时还可以溅落在水面上。而航天飞机只能在4000长的机场跑道上降落。从这一点来看,航天飞机又比载人飞船“娇贵”得多。

航天飞机是一种昂贵但舒适的交通工具。它的起飞加速度小,再入大气层过程平稳,不像载人飞船那样对乘员身体要求那么高,非常适合非飞行员出身的普通人乘坐。在材料科学取得进展、太空旅游形成产业规模后,航天飞机很可能卷土重来,在民用航天市场与载人飞船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本文原载于博闻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