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年投资总结(二):投资理念篇

(2011-01-04 13:15:08)
标签:

财经

格雷厄姆

安全边际

价值投资

分类: 投资杂谈

   2010年是我对价值投资进行深刻理解,并逐渐形成自己投资理念与体系的一年。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价值投资就是单纯的买入蓝筹股,绩优股。毕竟“价值投资”嘛,就是投资价值,如果这些蓝筹股,绩优股没有价值,那就没有地方有“价值”了。在这一想法的影响下,在05-08年的牛市中我大量买入蓝筹股,获得不菲的收益,并依据已有的经济学常识,在6000点全部清空。然而,由于对财务分析以及估值的无知,我在3500点再次进入股市,导致损失了一半的利润。这段经历让我对自己所理解的“价值投资”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为什么蓝筹股会下跌,而且跌的这么惨?”。在2010年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我逐渐明白了什么是“价值投资”。

我认为要很好的理解价值投资,就要理解什么是“投资”。按照格雷厄姆的定义,所谓的投资就是指经过详尽分析后,本金安全且有满意回报的操作如果仔细的研读这句话,我们可以发现,格雷厄姆对投资的定义可以分为详尽分析,本金安全以及满意回报三个方面,而对于买入的标的物却没有任何的定义。如果我们仔细的分析格雷厄姆对投资的定义的三个方面,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格雷厄姆对买入的标的物没有任何定义了。

首先,判断我们是否在进行“投资”活动的第一标准为我们是否在买入标的物前进行过“详尽的分析”。这里“详尽的分析”包括对企业所在行业的分析,企业在行业中地位的分析,以及企业的管理与战略等等的分析。归纳一句话,就是对标的物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做到《孙子兵法》中所说的“知彼”。这里所需要用的知识包括行业知识,企业战略知识以及财务分析知识等等。通过这一步的分析,力求对企业的历史和现在做出接近真相的理解,并以此来形成对企业未来大致的判断。应该说,这一步更偏重于对企业定性方面的判断。

 其次,作为价值投资者,对企业的详尽分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是投资者,我们需要在风险和回报中求得平衡,甚至力求把风险最小化,回报最大化。投资的风险来自于企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既来自对企业分析结果的不确定,也来自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其中,对企业分析结果的不确定性来自于二个方面:一是分析者自身知识结构的不完善以及接触信息的不完善。二是企业的内部人对于一些企业信息的隐瞒(比如未披露关键信息等等)。这使得我们只能尽可能的接近企业的“真相”,而不能触摸到企业的“真相”。而企业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来自于宏观经济系统发展的不确定性(宏观经济系统本身就具备不稳定性,任何微小的事件都可能对宏观经济总体产生类似蝴蝶效应的影响)以及企业本身发展的不确定性(比如企业战略制定问题,产品质量问题等等)。面对这些不确定性,格雷厄姆以及卡拉曼提出了“安全边际”的概念。所谓的“安全边际”就是指以低于企业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企业,就是用5毛钱买1元钱的意思。这一迄今为止投资方面最为伟大的“发明”尽管历经一个世纪,仍然指导着今天的价值投资者们。按照“安全边际”的原则进行投资,就涉及到两个数量关系:价值与价格。价格虽然每天都在变动,但是我们可以精确的把握,而价值就难了,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1000个人可能对企业有1001种判断。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巴菲特从来不公开他的估值方法,虽然从他往年给股东的信中可以判断他使用DCF方式,但是其中的参数我们也不得而知。面对估值的不确定性,安全边际又再次显示出它神奇且强大的力量了。不确定性越大,所需的安全边际也越大。换句话说,一件东西如果不确定是否值1元钱,那我们就用4毛钱,而不是5毛钱来买。“安全边际”作为价值投资的基石,上面承载着企业分析的不确定性,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估值的不确定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安全边际”作为价值投资的核心和基石,是贴切的。因此,为了确保“本金安全”,投资者除了做出详尽的分析之外,还需要额外注重安全边际,即买入的价格。

 最后,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满意的回报。详尽的分析和本金的安全都是为了降低风险,最后我们需要耐心等待市场的理性回归,以获得与我们的付出相匹配的收益。

 应该说,价值投资之父格雷厄姆对于投资的定义环环相扣,在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文字面前,我们只需要遵守,无需任何画蛇添足的“创新”

———————————————————————————————————————————————

 在这一年,除了弄清楚什么是价值投资以外,另外一个重大的进步就是明白了“区分价值与成长”这一论述是个伪命题。也就是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只有价值,没有成长。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买入股票,不等于买入屏幕上那6位数的号码,也不等于买入一张象征股权的股东凭证,而是意味着投资于一家企业。从这个意思上来说,股东的收益取决于企业未来的经营能够给股东带来的现金流。因此,从股东权益的角度出发考虑估值问题,DCF(贴现现金流)估值法是逻辑上最为恰当的估值方法。

2010年投资总结(二):投资理念篇
  

    从上图所表示的DCF估值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成长g已经作为参数被考虑进模型,成长已经成为价值的一部分。正是基于这一模型,巴菲特驳斥了投资分为价值型型投资和成长型投资的说法。因此,“区分价值与成长”是个彻底的伪命题。

 更进一步,模型的估值结果既然已经考虑了企业未来的成长,那么,我们在这一估值的基础上,按照安全边际的原则,以低于价值的价格买入是符合逻辑的。如果在买入的时候因为成长而压缩安全边际空间,以成长的名义提高购买价格,就等于重复考虑企业成长因素,这于逻辑上说不通。因此成长性事关估值,而与安全边际无关。作为价值投资者,在给予企业合理的估值的同时,应该耐心等待企业股价被低估情况的出现,在充分安全的基础上买入。

因此,结合对价值以及价值投资的理解,我在2011年初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投资思路:以DCF估值为核心,以安全边际为基础,集中资金买入价格大幅低于价值的企业股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