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阳与巴菲特--以及万科
(2010-12-10 09:13:15)
标签:
股票 |
分类: 投资杂谈 |
对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痛苦是在熊市里的感受,但赵丹阳的压力却是在牛市中达到顶峰,
2006至2007年的大牛市,A股市场连续大涨两年,股市成为诸多投资者心中赚钱的圣地。但对赵丹阳和他管理的赤子之心系列产品来说,牛市中持续落后的业绩,已经成为他投资生涯的重大考验。
在2006年前,赵丹阳管理的产品屡屡跑赢市场,好评无数。2004年其管理的首只阳光私募产品,年收益率达到13.98%,而同期上证指数下跌了26%。2005年赵丹阳管理的信托产品再次跑赢市场31个百分点,并被一家机构评选为2005年度中国表现最好的投资产品。
但进入牛市后,赵丹阳的投资业绩排名开始后移。2007年初,他发行成立了两只信托产品,当年仅录得20%出头的收益,远低于同期70%的指数涨幅。这个业绩,不仅无法和大部分公募基金、私募产品相比,也无法和其旗下产品两年前的辉煌纪录相比肩。
而赵丹阳在2006年末的致投资者信中所称的“2007年我们最重要的事情依然是风险控制,在适当的时机有些估值偏高的股票,我们会考虑套现”的策略和当时火热的市场氛围也完全不合。他在3500点一线就保持轻仓、重点申购新股的做法,被一些投资者认定为“不合时宜”、“顽固”、“不肯认错”。
据当时其产品所在的信托公司人士透露,有一些客户在敦促赵丹阳加仓不成后,最终选择在2007年下半年赎回其的产品,转投其他公司。这样的压力在上证指数向上突破5000点后更是达到最顶峰。
不过,赵丹阳并没有改变他的看法,在市场一片非议声中,他坚持轻仓近一年。2008年初,赵丹阳再出惊人之举,宣布清盘旗下所有内地信托产品。“今天,就我们的投资能力,已找不到既符合我们投资标准又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投资标的……经过慎重考虑,并和两个信托公司沟通后,赤子之心作为顾问的所有信托将尽快清盘。”
阅读了以上这段,我才发现原来赵丹阳也是在熊市中大幅跑赢指数,而在牛市中稍微落后于指数。 赵丹阳,万科与巴菲特不谋而合。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是一种 必然,一种 英雄所见的必然。 深感自己与他们巨大的,超过十万八千里的差距! 唯有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