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 一

标签:
维也纳旅行旅游 |
分类: 旅行 |
起初,我想起个“维也纳初印象”或者叫做“偶遇维也纳”这么狗血的标题,显得似乎很骄矜的姿态。事实上,我和乡巴佬一样毫无排场地到处瞎溜达,回来也就瞎写写,还要隆重纪念之,以为去了一次就多金贵的事情似的,得意得不行。还是Helen一看就是见过世面的人,SPACE上随便望去一眼都是,“前三天去了温哥华和洛杉矶,今天又在南澳州的一个会给人打杂。”然后就通篇关于她的会和论文了。那才是真正的强人啊。
一定一定要来维也纳。日内瓦跟它相比,不能十一!每走一步,都能看到令人惊喟的奇迹,每个转角,都有惊喜,茜茜公主夏宫的霍夫堡已经不能让我有特别多惊喜,因为维也纳所有的建筑都是那么经典,磅礴到不可一世。到处都是艺术和诗人的影子,到处是街头咖啡馆和休闲的人群。这个城市让人清晰地看见奥匈帝国的盛世光年,他们以莫扎特,勃拉姆斯和茜茜公主为骄傲,所卖的纪念品也无不以此三人为主题。
此次来维也纳的行程前后是四天,中间两天供我玩耍,比日内瓦的时间要宽裕一些。但还是不够,那么多的博物馆展览会,让人完全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要怪的还是自己旅行计划从当天早上10点起床慢悠悠吃完早饭才开始订。这里一定要提到Trend
Hotel
Savoyen的早餐之丰盛,十几种salami,奶酪咖啡面包水果一种来半个,以为如果天天这样吃早饭可以长生不老!做我这种没见过世面的人的自助餐生意非常吃亏,
waitress紧跟身后,只在我一次叉走半盘熏三文鱼之后赶紧把它填满。
没有计划
回到上级菜单,说到哪里。说到没有计划。
头号失误,钱没有提前换,因为吸取上次在机场换钱的教训,决定到彼国再换合算些,结果奥地利不想瑞士换钱方便,只能去银行,我按着一个英语很烂的奥地利路人甲的指示,千辛万苦找到一家Bank
Austria换了100镑,看汇率是1.22,心里还暗暗得意比在希斯罗看到的1.14高很多,到手却只有117.N,中间被扣掉4欧多的服务费,暗暗叫苦,白计算一场还浪费了半个早上;
第二个失误是,转换插头被借光了,手机相机笔记本统统不能用,再临时到处找地方买,从银行出来,又死活找不到,结果相机只好省着电用,好不憋屈!
第三个失误,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维也纳卡”的东西,我居然是当天早上才知道。维也纳卡专门提供给旅行者三日内任意搭乘室内任何交通工具,并且在许多博物馆展览会门票凭借维也纳卡可以打到20%的折扣。因为旅馆出门就有tram,拎着满口袋钢蹦找自动售票机,以展示咱的觉悟。寻不到,不敢坐tram,怕查票没有再被罚(坐希斯罗特快不知道要重新买票被罚了16镑)。一路只得按图索骥去找地铁站,顺便去领万众期待的金色大厅门票。剪短截说,总归中间大约又花去两个小时在卡尔广场绕了一圈,观赏了一番维也纳音乐厅的红色外墙,并下到空前大的一个地铁站寻思地铁售票窗口一定有买维也纳卡的。
可是我彻底晕了,我把那个前所未有之大的地铁站来回走了两边,没有看到一个窗口,没有一个工作人员,地铁入口也没有限制通过的检票机,大家自由出入。我这种从第三世界国家来的人一下子就适应不了,受宠若惊了。if
it seems too good to be true, then it is too good to be true.
问了旁边N间小杂货店的老板,要不是不会英语,要不就是不知道维也纳卡。这时候我决定重新折回旅馆上网现查!我竟然花掉了两天时间里阳光最充沛的半天在做这些狗P事,所以现在你知道我好不容易大老远出来玩一次,是怎样不敬业的吊儿郎当啊。
事情是这样解决的:11月6号大约中午1点时分,我把资料搜查停当,在旅馆前台买到了18.5欧的三日维也纳卡,随后晃晃悠悠在街边小破店吃confit
of duck leg with red cabbage and mashed potato coated with
almond(多么狗血的菜名啊!)
这家店的门面是这样的
菜是这个样子的,腊鸭腿,却入口极化,不像以前吃过的硬梆梆的拉鸭,赞啊!
史蒂芬广场和维也纳人民厕所
11月6号下午的计划是去看霍夫堡,旧时的奥地利皇宫,因为从地图来看此地离不论地铁还是tram都很近,然后在太阳落山前远征多瑙河畔,我幻想一定美得惊天地泣鬼神。
从卡尔广场坐一站地铁到史蒂芬广场,地图上看离霍夫堡只有咫尺的距离,穿一条小路就到,却撞进了史蒂芬大教堂(Wiener
Stephansdom),本不在我的计划之内的哥特式罗马天主教堂建于12世纪,高达两百米,比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规模还要大,是罗马天主教大主教的所在。立在繁华闹市的一个不大的三岔街口边,非常壮观加惊悚。每次见到几百米高的教堂都心生敬畏,心想12世纪的古人们用尽当年可能的一切人力智力财力,要把教堂建成最高建筑,就因为那是最接近神明的地方。
第一次走进一个真正称得上cathedral的内部参观,让人肃然起敬不敢做声,生怕亵渎上帝,高不见顶的天穹,光线昏暗只闪着点点烛火,一面面细长紧挨着的透着光的彩色玻璃,就是通往天堂的么?我真想哭,哭我怎么没有一个好相机,拍出来的照片没一张可以看,全是糊成一团!发誓这是我最后一次这样暴殄天物了。
捐了65分钱点了个蜡烛给全家祈祷祝福。很多年以前我爸去梵蒂冈的时候,也做过同样的事情。
出来就找不到北了,结果像某一次去曼彻斯特的时候,把南北认反,霍夫堡在东,却到西边去走街串巷。巷子细狭,却藏龙卧虎。没有店名的高级定制成衣店,门面非常考究;私人前卫艺术画廊,可以随便进门参观作画;手工欧式家具店,价钱都在五千欧以上,逛一圈赶紧溜出来。一面还在继续寻找霍夫堡。
光看字面,德语很难理解,因为和英语没有相近的词根的感觉。就比如说厕所(这是我每次出门都很强调的地方,很严肃的问题呢),在法国所有的厕所上都写着toillette,并画上国际通行的男女标识,非常易懂。可是在这里,厕所上也没有标识,就用德语写着Damen,另一侧一个小破门,或许距离个三五十米的样子,门口挂着Herren,谁知道是什么东西!幸而聪明伶俐如我,在音乐会中场休息的时候明察暗访,才发现并参透了这两个词的含义,并妥善加以利用,呵呵。维也纳的厕所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它一定在店铺,餐厅或者动物园接待处的地下一层。而且这个地下一层,纯粹是为个厕所而建,劳师动众,非常神奇。不禁想到一个说法叫做,深挖洞,广集粮。
从巷子里弯弯曲曲绕出来回到主街,天竟渐黑起来。抬手看表,才三点半刚过的光景。没有料到这一出,英国的天黑得固然早,也要到四点半以后,整个下午的计划才执行一半,遂把去看多瑙河推到明天。
史蒂芬广场和步行街却是益发热闹,遍地都是街头艺人和维也纳著名的街头咖啡馆!全身上下喷了金漆的人表演木偶,拍一张照三欧,还挺会做生意。拉提琴学唱诗班唱歌的,吉普赛人的随处可安家的房车,穿着中世纪服装敢马车的,遇见一个现场画人物肖像的华裔男人,跟伊问好。伊长得活像刀郎,画工却好像一般,个个都逃不掉日本卡通画像的灯泡眼和锥子下巴。
咖啡馆和麦当劳
随便走进一个咖啡馆,这里的物价出乎我意料的便宜,咖啡以两欧为订点,各式蛋糕也在1.5欧左右。我后来就着德语餐牌胡乱点了不知道是什么的咖啡一例,加名字看起来很顺眼的蛋糕三个,撞运气。事实证明,品质保证,个个好味。而那个繁复无比的花式咖啡吃不来,倒是酒精和奶油的混合物。
而我终于在太阳要落尽的时候跋山涉水找到了传说中的奥地利皇宫——霍夫堡!溜了一圈并看了一个皇室银器展览,出来巨没出息地跑去视察维也纳的麦麦!
我存了心要逛遍全世界的麦当劳,就像高中时我一心要吃遍全世界的巧克力,这么多年完全没有长进。
和日内瓦的麦当劳相比,这里的麦就跟免费的一样。所有汉堡都在3欧以下,可乐和其他饮料不论大小一律1欧,原来在网上见人说还可以无限续杯,不过并没有看到有人尝试,也就没去试。我也就真当它是免费的,又吃掉六个鸡块,一个中可和一个巧克力圣代,起身滚回卡尔广场。
在地铁上遇见自以为交响情人梦里千秋SAMA般来维也纳追寻音乐梦想的日本潮男一枚,拎着巨大的提琴,也不嫌重!
Albertina美术馆
出了卡尔广场的地铁站就晕了。怎么和我今天的入口完全没有相似的街景,又下去确认了一下这里的确是卡尔广场。又在东突西窜,一如既往地误打误撞到了Albertina美术馆。此地本是我明天的行程第一站,给提前到了今天。其实走哪算哪挺好,哪那么多束缚!此刻不得不再次佩服一下自己的认路本领,关键时刻就像一匹嗅觉敏锐的识途老马,尽在掌握,让自己倍感放心,赞!
要么说这个Albertina美术馆,是维也纳首屈一指的大美术馆,此时正在展览梵高的一大批画作,看离我晚上的重头戏还有两个半小时,跑上去排队。这一排就花掉了四十分钟,可见梵高的深远影响力!
以前在上海看过唯一一次画展,是法国印象派众多画家的52副油画,千里迢迢送来在上海美术馆展出。那阵势,完全是中南海级别的警卫。每幅画前拉上一米宽的警戒线,还坐着一个傻大个护卫随时监视观众的不轨行为。而人山人海的观众的潮水让人必须随波逐流,还举步维艰,包括另一次在上海展览中心的埃及国宝展也是如此。看展览是体力活。
而我居然可以隔着15厘米的距离观赏梵高的画,包括他两幅著名的自画像。先前还不敢大声呼吸,应该像丁春秋的弟子们倡议的那样要“大声吸小声呼”,害怕呼出的湿气糟蹋了画面,也不敢距离太近,装模作样地研读细部,发现却是一团浆糊,呵呵。莫非传说中的印象派指的就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