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维也纳金色大厅田园旅行 |
分类: 旅行 |
金色大厅只是维也纳音乐协会音乐厅的其中一个厅,而维也纳音乐协会音乐厅叫做musikverein,一早上去看的时候,怎么转着转着就到了它门前,挺失望的,并不比得上上海音乐厅的贵气,只是在夜间灯光效果之下,打在红墙上颇具声势。
而金色大厅的内部装修就真是名不虚传,所谓金碧辉煌没有更贴切的形容,让我想起金至尊的老板林某某几千万打造的黄金厕所。但是显然金色大厅还是稍微低了一个档次,因为仔细看它的四面是贴铜的。贴了铜片的金色大厅在几十盏著名的华丽非凡的CHANDELIER照耀下,发射出电视台演播厅般的炙热温度,俺那因为满腔热情加灯光照耀而涨红的大脸衬着我的菜绿色针织衫,引得人人侧目。
金色大厅也没有想象中大,比上海音乐厅或者东方艺术中心比规模还是小一些,却很紧凑。整个金色大厅是在建筑的二楼,旁边一个偏厅叫勃拉姆斯厅,大小则只够来个两柄二胡的专场了。
外厅的吊顶
入场的时候,惊觉自己犯了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我并没有穿正装!目测有百分之五十的女人穿了晚礼服,而老太太们身着黑色筒裙显得异常大使夫人和皇室要员。而我千年不变的造型今天失灵,几乎要奔过去向查票的解释,我玩了一天根本没力气回去换套正装再风尘仆仆跑过来,而且我没有正装!他们扣留下我用了五年的那个Jansport背包以示不满。
看到许多亚洲人的脸孔,中国人几乎都不知道正装的重要性,七八个年轻孩子,一例是牛仔裤相机,而坐在我前后拍的日本人,就显得sophisticated很多,许是见过大场面的人,说话也轻声细语。我心想还是有不一样啊,我再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回去就买一套晚礼服囤起来in
case百年一遇的情况。
其实演出完了,也就三个字:“演完了”。最让人期待的时候,是第一个note蹦出来,多么乖巧灵动的小提琴和声啊,就像桑拿的蒸气温和地熨烫耳朵上的毛孔一样,就像传音入密,多妙啊,我的眼泪刷刷地就流下来了。我原来竟然说现场效果不如唱片,这是多么无耻的P话啊!只有现场的和声,才有这般非凡的感染力!整个第一乐章,我的眼泪就没有停止在流,包括我并不太喜欢的第二乐章里的片段时候。非常喜欢他们的长笛和单簧管,个人表现非常抢眼,比如第一乐章里长笛和竖笛的合奏,第二乐章末尾长笛模仿鸟鸣的声音,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但第五乐章不是我想象该有的样子,我喜欢卡拉扬版的开阔豁达一切如新的感觉。
下半场是舒曼的第二交响曲,我只在一张舒曼和勃拉姆斯的作品集里听过它的最后一个乐章。觉得去现场一定要在你对曲目已经熟悉的情境下再去,否则很容易走神。后来走神就不知道去哪里了,正对着第一小提琴的屁股。我说我坐在乐队跟前第二排是为了看清他们的表情,结果去看的是他们的屁股!不过第一小提琴身材颀长,有非常修长笔直的腿,穿西装裤真好看。赞!
坐得近的好处还是有一些,比如,可以看到他们的皮鞋有多锃亮。我以前曾经想,他们一定是擦了以斤计的猪油般的鞋油,结果发现不是的,那鞋子的皮本身就是那么亮,也不知道是什么皮;看到乐池之简陋,他们的木头地板和木头琴谱椅子,也都已经掉了大片大片的漆,就让我想起我高一的教室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还能听到指挥法比奥先生在节奏强劲声势隆重的时候,发出像野兽一样的低吼,真是人人敬畏。
法比奥先生统共出来谢幕六次,众人纷纷起立,当我以为会有安可的时候,竟然同时转身,就散场而去了。
结束时候,法比奥先生在和首席小提琴握手。这是我唯一拍得稍微清晰的一张。只要他头不要老是转来转去。
非常破的琴凳和琴架,漆着棕色油漆的木头,材料跟我高一的课桌椅子一模一样
最后,我不得不再次破口大骂我的相机是BULL S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