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六壬理论 |
关于风伯
风伯的由来:风伯,就是风神,亦称风师、飞廉、箕伯等等。中国古代的风神崇拜起源较早。《周礼》的《大宗伯》篇称,「以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郑玄注:「风师,箕也」,意思是「月离於箕,风扬沙,故知风师其也」。东汉蔡邕《独断》则称,「风伯神,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风」。箕星是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之一,此当以星宿为风神。另外,楚地亦有称风伯为飞廉的。屈原《离骚》有句称「前望舒使先驱兮,後飞廉使奔属」。晋灼注飞廉曰「鹿身,头如雀,有角而蛇尾豹文」。高诱注蜚廉曰「兽名,长毛有翼」。此当以动物为风神。唐宋以後,风伯曾作「风姨」、「封姨」和「风后」,即曾作女神。但以箕星作风伯之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能:风伯之职,就是「掌八风消息,通五运之气候」。风是气候的主要因素,事关济时育物。《风俗通义》的《祀典》称,风伯「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养成万物,有功於人。王者祀以报功也」。
奉祀:对风伯的奉祀,秦汉时就已经列入国家祀典。《唐会要》称,奉祀风伯,升入中祀,并且要「诸郡各置一坛」,与王同祀。道教宫观中也有设殿供奉风伯雨师、雷公电母的,其风伯塑像常作一白发老人,左手持轮,右手执扇,作扇轮子状,称风伯方天君。风伯神诞之日为十月初五日。普通道教徒在其生存和职业同「风」有密切关系者才单独奉祀风伯,一般道教徒只是在大型斋醮法会时才供奉风伯。
关于雨师
雨师的由来:雨师就是雨神,亦称萍翳、玄冥等。中国古代的雨神起源甚早。《周礼》的《大宗伯》篇称,「以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郑玄注:「雨师,毕也」,意思是「月离於毕,俾滂沱矣。是雨师毕也」。东汉蔡邕《独断》则称,「雨师神,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雨」。毕星是二十八宿中西方七宿之一。此当是以星宿为雨神也。另外,亦有以人物为雨神者。屈原《天问》云「蓱号起雨」。汉代王逸注称:「蓱,萍翳,雨师名也」。《风俗通义》称「春秋左氏传说,共工之子,为玄冥师」,「郑大夫子产禳於玄冥」。玄冥,雨师也。晋《搜神记》称,「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更以神鸟为雨师,称「雨师者,商羊是也。商羊,神鸟,一足,能大能小,吸则溟渤可枯,雨师之神也」。唐宋以後,从佛教中脱胎出来的龙王崇拜逐渐取代了雨师的位置。
职能:雨师之名,以「师」名神。据《风俗通义》的《祀典》称,「师者,众也。土中之众者莫若水。雷震万里,风亦如之。至於太山,不崇朝而遍雨天下,异於雷风,其德散大,故雨独称师也」。正是由於风雨滋润,「养成万物,有功於人,王者祀以报功也」。
奉祀:雨师的奉祀,秦汉时已列入国家的祀典。《唐会要》称,奉祀雨师,升入中祀,并且要「诸郡各置一坛」,与王同祀。道教宫观也有设殿供奉风伯雨师、雷公电母者。其雨师之塑像常作一乌髯壮汉,左手执盂,内盛一龙,右手若洒水状,称雨师陈天君。雨师之神诞日为十一月二十日。由于近代雨师的崇拜逐渐为龙王崇拜所取代,因此现在专门奉祀雨师的祭典已不多见。只是在道教大型斋醮仪礼上,设置雨师的神位,随众神受拜。
六壬神煞有:
雨师,月煞,正月子,二月卯,三月午,四月酉,周而复始。
雨煞,月煞,与生气同例,《指南》云:"生气子正雨煞来"。
风伯,月煞,正月起申,逆行十二辰。
风煞,月煞,正月起寅,逆行十二辰。
前一篇:高效经理的五个常用工具
后一篇:六壬断案中丢马课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