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

(2025-08-22 18:29:55)
标签:

肉体

精神

物质

矛盾

辩证法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这句话初听起来有点违背人性。芸芸众生一辈子努力追求的不就是过上幸福生活吗?怎么还享受不了呢?但是睁眼看看历史和现实,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朝代,都是从前辈艰苦奋斗中起家,然后后代在安乐享受中消亡。像秦国那种历经数代奋斗终成霸业建立秦朝的那种极为罕见,也奠定华夏根基。一个家族也往往是富不过三代。那种厌倦世间繁华而苦修的人也不少,如佛祖释迦摩尼创造佛教,当代很多革命先烈都是富家子弟,还有很多名人享尽荣华富贵之后,最终回归简朴,自我摧残,或者皈依佛门,如王石征服各大山峰,林青霞皈依佛门等。更有甚者,以自我结束来成就精神,如三毛、琼瑶。
       这些现象的背后,有一个共性,就是精神与物质的对立。似乎人只有在艰苦中才能得到磨练,只有磨练精神才得以成长,而物质越发达,肉体享受越舒服,则精神日益涣散,找不到归宿。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社会似乎也总是在循环往复。为了荣华富贵而奋斗,总以为实现了荣华富贵就幸福了,结果发现幸福之后是无聊,于是只好朝着更高的目标奋斗,在痛苦的努力中感受幸福——痛并快乐着,永无止境。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总是在苦难中奋斗崛起,然后在个体追求享受中瓦解,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尚在苦难中的个体,通过艰苦奋斗形成新的组织和社会,取代旧的组织和朝代。循环往复,从出生发展到灭亡,遵循着某种规律。
       虽然是规律,但对于人来说,某种程度上就是宿命。你无法一劳永逸地享受 ,苦乐并行,苦中有乐,乐中有苦,你无法只取其一。单纯的追求享受,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也是一种感性的错觉。作为人,即使拥有再高的科技,也无法摆脱人作为生物体、作为生命的局限。承认这种局限并认命,精神与承载自己的肉体和解,也许是个体精神的最终归宿,即使是创造世事的英雄伟人,结局也只可能如此。但精神本身不会结束,而是在一个民族或者社会中继续传承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物人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