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

(2024-09-09 17:10:15)
标签:

精神

肉体

辩证

物质

生产力

      物质与精神是一对矛盾,矛盾的统一体就是肉体。矛盾的基本表现是“精神想要摆脱肉体而独立存在”。物质与精神的矛盾,是这一基本矛盾的现实表现形式,因为物质只是对于肉体有意义,是肉体的需要,而精神本身以摆脱肉体为特征,因此,也以摆脱物质束缚为追求。
       但是,现实中的物质与精神却是一体的存在,精神寄托在物质中,并通过改变物质状态(改造世界)而体现出来。扩大到一个集体,一个组织,集体和组织一定是以某种精神为共同特征,也一定要通过创造出物质财富作为这种组织精神的载体。在集体和组织中,作为组织象征的领导,一定要表现出崇高的精神追求,对组织成员提出为精神而献身的要求,因此,往往有被神化的需要,而且其肉体需求会得到组织较好的保障,不需要为生存而奋斗。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各宗教的创始人都是如此,现实中的宗教领袖也是如此。组织中的中下层人员,作为现实的存在,一定会面临生存的压力,同时会被要求为组织目标而奉献,从而陷入矛盾。
       这个矛盾不仅是个体的矛盾,也是组织的矛盾:为组织献身意味着这样的个体可能会在现实中消失,甚至没有后代能够继续,而现实存在下来的大多是苟求自保的个体。而且,如果提个体利益要求,精神追求就会显得不够纯粹。在现实中存在且不断发展壮大的组织,一定是把强大的精神追求建立在坚实的物质基础上的,也一定有二者结合的现实路径。
       现实中,物质与精神的结合,表现出一种奇妙的相反特征。首先,作为精神象征的领导,一定会非常现实地考虑问题,从现实出发制订各种政策,用物质去激励员工的奋斗。如果制订的政策只讲精神不讲物质,那么组织一定会成为脱离现实的精神而不复存在。其次,作为具体执行的组织成员,虽身处低位,但一定要有奋斗献身精神,如果没有这种精神而只是考虑个人利益,并且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那么组织一定会因为追求个体利益而分崩离析,瓦解把组织凝聚起来的精神。
       精神摆脱个体的肉体成为一个组织的象征,与组织最高领导的神化,二者是一体的,这其实是精神摆脱肉体在现有物质条件下的实现形式。精神寄托在一个神化了的人的身上,至少比寄托在一个凡夫俗子的身上更可信。但现实是神化了领袖毕竟还是凡人,做出的还是凡人的决定,有可能犯错误。于是,就出现了下面两种现象:一是要求把精神与作为精神载体的领袖区分开来,不能因为领袖具体的决策失误就否定精神本身。换句话说,就是领袖可以犯错误,但是领袖所代表的精神却是永远正确的,在领袖中代际延续。二是作为组织精神与肉体统一体的领导,必须在肉体层面表现出与其他个体一样的精神,为了组织精神而奋斗献身。如果领导能做到这一点,那么组织精神就会被确认,作为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而被组织成员认同,不仅仅是领导说与别人听的一种大话空话口号,而是一种脱离了单个肉体而寄存在组织上的共同精神。至此,精神与肉体的矛盾,通过组织的方式得以解决:精神脱离个体的肉体,成为组织成员共同的东西,寄托在组织上而存在,并且依托组织,创造出远超个体的物质生产力,实现从个体人到组织的社会进化。
       如果领导达不到精神象征的境界,居领导高位而谋肉欲之实,那么这个组织的最终命运就是解体,或者,随着具备精神象征境界的领导的故去而解体,这也是现实社会中常见的现象,朝代更迭莫不如此。一个伟大的组织,一定有一个伟大的创始人,其实就是组织的精神领袖,如华为、阿里、京东、腾讯等、哇哈哈。当精神象征故去,组织的传承就充满了变数。让伟大的组织延续,做百年千年老店,或许是当代社会正在演化的特征。
       以这样的眼光看待眼前的世界,也许就能从错综复杂变化迷离的现实中理出一丝头绪,看到社会和世界发展的前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