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无之别
(2022-07-16 08:19:33)
标签:
佛家道家 |
“空”是佛家的核心理念,“无”是道家的核心理念。在我们的日常概念中,‘’空‘’和“无”是同义词,二者含义差别不大。那么这么说来,佛家和道家也应该合二为一了。但现实是道家和佛家是两大宗教,二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承方式,在历史上并没有出现合流的现象。如此看来,“空”和“无”还是有本质区别,否则也不会成为两大宗教的核心理念。那么空无到底有何区别呢?
从佛家和道家的思想解读各自的核心理念,也许能发现其中端倪。
佛家所说的“空”,其实是不承认有一个所谓的恒古不变的存在。它认为一切都不过是像,而像不过是感觉而已,而感觉的主体,本身也是像的一部分,因此一切看似真实存在的东西都是不断变化的像。所谓“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万法皆空”就是这种观点的表达。六祖那道著名的佛家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深刻揭示了佛的境界。因此,佛家强调的是修行,目的是看透世俗的世界,达到物我两忘,即入佛境。
道家的“无”与“空”的最大不同在于,道家认为这个世界是由“道”化成的,也就是说纷繁复杂的表象都是道的化身,而道本身却是永恒不变的,虽然看不见摸不着。”无“是老子在《道德经》中对道的称呼之一。因此,”无“的含义并不是没有,而是无法为我们所感知。所有我们能感知到的就是”有“,而有作为”无“的化身,都是相反相成,成双成对出现的,这就是辩证法,如高低、长短、音声等,都是道的具体表现形式,都是对立统一的。所有的”有“都是随时间而不断变化的,而且是相反相成,合归于零,就如1-1=0。只有无形的东西才能超越时空,变成永恒,这就是道。这种思想与西方哲学类似,都是强调世界的客观存在。但是又有差异,那就是西方试图通过科学研究来揭示客观世界,而道家则明确表示这条路行不通,因为道本身就是无形的,不可说,因此不可能用有形的科学研究来揭示道。而且辩证法与形式逻辑刚好相反,而逻辑又是科学的基础,因此可以说从根本上否定了科学理论研究。但是事物发展的逻辑也正在变化。量子力学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理论,已经涉及到意识与物质的关系,认识到所谓的科学并不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而是意识现象。这一方面证明了道家的前瞻性,同时也为科学与道家思想的融合提供了基础。
道家承认有,但真正的永恒不变的那个”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作为意识主体,虽然不可能悟透,但是也是可以窥视的。《道德经》中说”故常无,以观其妙;常有,以观其徼“,说的就是如何调整主观状态来发现世界的不同层次。
”无“和”空“,看似类似,其实核心理念有本质区别。说到底,还是主观区别,而这点从字面上的意思是无法区别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