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川藏行】阿须:属于英雄格萨尔王的大草原

(2017-08-24 10:58:14)
标签:

自驾川藏阿须草原

阿须草原自驾

甘孜旅游阿须草原

阿须草原格萨尔王

甘孜阿须草原石渠

分类: 游乐中国
【川藏行】阿须:属于英雄格萨尔王的大草原


阿须,简直就是香格里拉。
如果说人间都不曾有这种幻想的话,在阿须我们看见了。无意之中,我们进入了一个梦境……

阿须草原是德格人引以为豪的,这里有比塔公更辽阔的草原。草原上不仅有各种关于格萨尔的遗迹,当地牧民也几乎人人都能唱几段《格萨尔王传》。

沿着省道216线向北,翻过海拔4800米的海子山,路过竹庆寺约两公里后右转,就真正踏上阿须草原的地界了。
而我们虽然只是从其最边缘匆匆路过,只不过多看了几眼,便深深地被打动。
灵魂,就此丢在那里。

阿须草原位于德格县东北部,距离县城两百余公里,海拔4000米左右,总面积达八万五千多公顷。整个草原山青水秀,地表坦荡,远处山峦环绕,著名的雅砻江穿流而过。

阿须草原是格萨尔王的诞生地,也是其征战一生的主要地区。
格萨尔自幼家贫,与母亲相依为命,幼年以放牧为生,16岁赛马称王。他雄才大略,智勇双全,一生除暴安良,扶贫济弱,统一了大小一百五十多个部落。

格萨尔王,相传是莲花生大师的化身。
莲花生大师出生在今巴基斯坦境内,在莲花里出生即为8岁孩童,当地人称之为莲花生,在佛陀预言里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金刚手菩萨三位一体的总集化身。

据说当年格萨尔王要降生时,众天神给格萨尔王选出生地,看遍了整个南瞻部洲,唯有阿须大草原适合迎请尊贵的英雄降生。此次受生依因缘格萨尔王的母亲是龙王的女儿,父亲乃当地最大的山神。
    
在阿须草原乃至整个德格,随处都有格萨尔王的印迹,并流传着许多格萨尔王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
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就诞生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格萨尔王传》是迄今世界上最长的史诗,约有七百多部,两千多万诗行,长达一千五百多万字,为《荷马史诗》的722倍,为印度史诗(包括《摩柯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的97倍。
 
临近九月底,已经不是草原上繁花似锦的季节了。一丛又一丛小小的花依旧矜持地散落在草原上,大多是白色,也有粉色,是那种很淡的粉。但远处,山的线条和色彩还是值得观赏许久的,坦然的、伟岸的、凛冽的、森然的、嶙峋的,黛绿、深绿、赭石、深褐、银灰……
看不尽的满眼风景。

清新而潮湿的空气伴随草原上飘浮的云烟扑面而来。淡淡的光影中,远处群山所显现的朦朦胧胧的婉约姿态刚刚好。不远处的山丘下,蜿蜒曲折的河水滋润着如诗如画的草场。还在出神的相望,却看见一缕阳光划破雾气所笼盖的纱,映射到清澈见底的水流上,明光闪闪的层层晃动着,格外让人开怀。

山脚下,几座白色帐篷旁边升腾起淡淡炊烟,几位衣着鲜丽的藏族妇女正在忙碌。顺着风的方向大口地呼吸,似乎湿润中竟弥漫着牛奶、酥油茶混合的芳香气息。帐篷的远处,三三两两的牧民随着马儿的慢跑正在放牧。牧民身边的矮草甸上,几匹黑色的小马驹正不时地来回欢跑,一刻也不停歇。

再美的景,也有告别的时候。

心里还惦记着翻山赶往德格,只能不舍离开。车刚起步,原本还飘着的雨丝就突地停了,阳光猛然重回人间,把眼前照的通亮。回头看山、看水、看草原,一道道光自顶向下倾泻在阿须草原上。与此同时,白雾翻滚着从地面向上涌起,一时间恍若仙境。 

其实,按照原本计划的行程,我们也没打算游历阿须草原。
因为据说不安全,毕竟我们全程都是单车单骑。

历史上整个甘孜州共有八大地势险要之地,也是夹坝的多发地区。所谓“夹坝”,是川藏康区的方言,意为抢劫,这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词汇。
网上的流传是这样的:康北线上有八个使人闻风丧胆的夹坝险地,第一个是塔公和八美交界处的橡皮山,第二个是道孚龙灯坝前的松林口,第三个是炉霍与甘孜交界的罗锅梁子,第四个是新龙和白玉交界的宗达拉山,第五个是德格和石渠分路的马尼干戈,第六个是德格到白玉的金沙江栈道,第七个是雀儿山垭口的西山脚下,第八个也是最危险的,是盖玉到沙马之间的山岩火龙沟口。

罗锅梁子,几天前我们从色达到甘孜的途中曾路过,个把小时内见不到人影纯属正常。四周高岗,土路一条,前不着村后不见店,是个打埋伏的好地方。当然,当时并没有害怕夹坝,而是担心车子抛锚。塔公和八美交界处的橡皮山,早一年自驾川西时也走过,但那时正好是国庆假期,人多、车多,沿途景象热闹。还有刚刚路过的玛尼干戈,若是下车后在街道行走,迎面遇见腰挎长刀、长相威猛的康巴汉子,还真不知该如何打个招呼……至于雀儿山垭口的西山脚下,就是我们即将去德格县城的必经之路。

八个夹坝险地,先后经历四个。寻思着,要不要找机会把剩余四个也转转。
但传说终归传说,不去阿须的原因说到底还在于我们时间太紧张,不够用。

告别新路海后我们没有去深入探访阿须草原,如同在甘孜时没有再向西北去石渠……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石渠原本是德格土司的领土。德格土司的领地曾号称“天德格,地德格”,一方面形容其广袤,另一方面更形容其高远和荒芜。
石渠,就是这天地之边缘的最后荒原。

论遥远而高寒,石渠可以称为四川之最,即是距离成都最遥远、平均海拔最高的县城,甚至比318国道上经过的海拔四千米的“高城”理塘还要高出两百米。即便对于康北本地人来说,石渠也是一个遥远的存在。

除此之外,石渠还拥有广袤的草原,是全四川省最大的牧区县,草原面积占到全县面积的91%。石渠的康巴藏族自由奔放,以部落众多而闻名。在石渠的草原上不但拥有大量的牧民,还有成千上万的藏原羚等野生动物,甚至在这里还发现了罕见的雪豹。

扎溪卡是康巴地区对石渠县的另一藏语称呼,源于石渠县境内的扎溪卡大草原。而“扎溪卡”的意思,就是雅砻江流域的部落。
相传在很久以前,一头神牦牛被冰雪禁锢在格拉丹冬雪山之上,一群康巴勇士爬上雪峰,从太阳上引来火种,融化了冰雪,神牦牛苏醒了,一股清亮甘甜的雪水从它的鼻孔中喷涌而出,从此草原上有了涓涓的溪水和清澈的河流,也有了肥壮的牛羊和悠扬的牧歌。
太阳与火成为了部落崇拜的图腾,扎溪卡也有了另一个名字-太阳部落。

或许,石渠才是我想要寻找的神秘康巴草原。
也许因为天地辽阔,在藏区随处可见的玛尼石堆,到了石渠后却高如堡垒。经百年传承之后,仿佛废弃的王宫,显得更为虔诚而神秘。

是的,除了石渠的大草原之外,最吸引我的莫过于巴格玛尼墙和松格玛尼城。

巴格玛尼墙距离石渠县城还有50公里。
墙身最高处有3米左右,厚约2-3米,长约1.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玛尼墙。如果围着墙体转经,需要将近一个小时。

远看,这座全部由玛尼石搭成的墙,宛若信仰的长城,在飘扬经幡的陪伴下静默延伸。走近时,会发现墙身的每块石片上都刻着密密麻麻的经文。每隔一段距离,还有回环如长城的烽火台。如此繁浩宏达的工程都是人们一锤一凿刻出来,再一块一块的垒上去。直到现在,这个巨大的玛尼墙还在不断变长变宽。

松格玛尼石经城,是承载着信仰的城。经城距离石渠更远,整个城全由一块块的玛尼石随意堆积而成。
相传,石经城是格萨尔王为纪念阵亡将士所建,是藏区历史上最宏伟的玛尼石堆之一。

松格玛尼石经城更像是一座城堡,城墙上有一排排摆放着诸神像的“窗口”。正面有一道城门可以进去,进去后里面又是一层层、一圈圈的玛尼墙。墙的中间有狭窄的通道,弯来拐去,好似进入一个迷宫。由于石头垒的太高,地面已不堪重负而下沉,形成了一片洼地。据说,城的上面有多高,陷入地下的就有多深。所以虽然人们仍在不断地往上放石块,可玛尼城并没有明显增高。在最底层一些尚未埋入地下的石块上,可以看到刻的不是藏文而是梵文,说明是佛教传入藏区的早期石刻。

可惜的是,石渠距离甘孜虽然只有三百余公里,但路况不好,很耗时间,单程就需要大约五个小时。这还是自驾,如果是乘坐长途车那就得将近十个小时。
石渠到巴格玛尼墙和松格玛尼石经城又分别需要一个多小时。
一去一返,紧紧张张的就是一天。

石渠和阿须,都是我心中无比向往的地方……宗教的神奇与伟大,草原的辽远与苍茫,还有英雄的传说与印记。

我想着,如果再有机会走317国道,一定要留出时间去那里看看。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川藏行】阿须:属于英雄格萨尔王的大草原

【川藏行】阿须:属于英雄格萨尔王的大草原

【川藏行】阿须:属于英雄格萨尔王的大草原

【川藏行】阿须:属于英雄格萨尔王的大草原

【川藏行】阿须:属于英雄格萨尔王的大草原

【川藏行】阿须:属于英雄格萨尔王的大草原

【川藏行】阿须:属于英雄格萨尔王的大草原

【川藏行】阿须:属于英雄格萨尔王的大草原

【川藏行】阿须:属于英雄格萨尔王的大草原

【川藏行】阿须:属于英雄格萨尔王的大草原

【川藏行】阿须:属于英雄格萨尔王的大草原

【川藏行】阿须:属于英雄格萨尔王的大草原

【川藏行】阿须:属于英雄格萨尔王的大草原

【川藏行】阿须:属于英雄格萨尔王的大草原

【川藏行】阿须:属于英雄格萨尔王的大草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