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向川中行】由宜宾五粮液老窖池说说关于酒的那些事儿

(2016-11-26 23:16:55)
标签:

宜宾旅游

五粮液老窖池

酒文化

分类: 游乐中国
---【再向川中行】由宜宾五粮液老窖池说说关于酒的那些事儿

今晚喝了酒,又见了久违的朋友,高兴……索性就借着“酒”的话题说说关于酒的那些事儿。

记不清是第几次进川了,但对于几乎位于四川最南边的宜宾却是第一次去。对于一个自诩“爱酒”的人来说,到宜宾的意义毫无疑问是里程碑式的。因为,在宜宾至今还保存着五粮液老酒窖的遗址。
去宜宾,看看千年酒窖,在我心里颇有些朝圣的感觉。

我不是“酒鬼”,只是喜欢浅酌罢了,尤其喜欢慢品三杯后头脑略微眩晕的感觉。
中国的酒,自古代诞生历经数千年发展,品种从最初极低度数的浊酒发展到后来的白酒,其归根到底的推动力还是在于坚持不懈地希望提高酒精度。基于此,喝酒喝到微醺,也算迎合了发明酒的初衷。
这正如我不是“文化人”,却也努力想去做一个“有文化的人”。虽然读书不多,读过的书也记不住多少,但不读、却总觉得缺了些什么。
也正如此刻的情形:青窗独影,白酒二两。

从宜宾“三江合流”的码头,到临近的冠英古街不过百米;从冠英街再到老窖池遗址也不过几分钟路程。
问了问路人鼓楼巷怎么走,浓重的川音听得似懂非懂。本地人倒是热情,言语说罢,即刻用手指指鼻子,做出“嗅”的动作。

果不然,才转过一个街角,就闻到淡淡的酒香随风飘来。
我脚下的步子不自觉地加快了,口中忙不迭喊道:快,快啊……关了导航吧,闻着都找到了!

酒窖藏在小巷的一侧,初看起来很不显眼。加之夜色渐渐浓郁,若不是酒香徐徐弥漫,还真不容易找到。只是很遗憾,天色太晚,关门了。
走近了,细看。
院墙陈旧,门两侧有古旧的对联。再旁边是石碑,上面刻着“五粮液老窖池遗址”的字样。

早些年,五粮液只是川内的名酒,后来借助着茶盐贩卖而渐渐走到省外,就此成了名酒。
据史考:杂粮酒是宜宾五粮液的前身,在最初是用高粱、大米、糯米、玉米和荞麦等谷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发酵蒸馏而成的。,但味道却并不尽人意。1928年,“利川永”烤酒作坊的老板邓子均始创用红高粱、大米、糯米、麦子和玉米等五种粮食为原料,制作出味道醇厚的“杂粮酒”,时任当地团练局领导品尝后认为此酒在色、香、味等方面俱佳,又因是用五种粮食酿造而成,于是将这种宜宾优质杂粮酒命名为“五粮液”。

尽管是酒窖遗址,但身处其中,仍不免为其深深陶醉。
陈年白酒,实际上就是酒精与酒体中复杂成分融合,越来越醇厚的过程,最后就是清、香、甜,而没有其他多余的杂味儿了。好的酒虽经长期存放,可是香味还会绵延不绝。若是细细一品,那香气势必会从喉间淼淼涌起。岂止是晕了头脑,恐怕就连心肠也会就此一并醉了起来。

美妞平时就不胜酒力,在酒窖的门外只站了几分钟,便双手掩鼻做醉状。走几步,姿态颇为夸张地东摇西摆。如此模样,看得街对面的老阿婆也笑了起来。

我想起我小时候也是这样。
逢年过节,虽略微喝几口啤酒,也会因此而一醉不起。每逢这样的状况,父亲总会笑,说:哎,看来你爷爷的酒量没给咱们家遗传啊。
父亲几乎不喝酒,而爷爷却是酒量惊人。从十八岁喝到七十八岁,每天一斤白酒。再后来七十八岁到九十六岁,却又滴酒不沾。我曾很好奇地做过测算,爷爷这一辈子一共喝了十吨酒,乖乖!

记忆里,还能很清晰地回忆起爷爷喝酒的样子。
整个酒是淡淡的黄色,就装在大塑料桶里。喝酒,就拿最质朴的搪瓷缸子盛着。不是小口地抿,而是充满几近半个口腔的饮。我试着尝一口,有些土味儿。但看爷爷喝完后砸吧嘴的样子,却又似乎味道是极好的。现在想来,必定是因为我的境界没有达到,不懂得享受这种感觉而已。

我其实是想着在老酒窖顺便买些酒带回去的。
除了自饮,再送些给平日里那些好酒的朋友。

现实生活中,人们无论高官或平民,似乎都可以通过酒(高度酒?)很轻松地进入另一个精神世界。于是,酒成为了灵感的最主要触媒。
君不闻,李白斗酒诗百篇?
或许,这是我想喝酒、我爱喝酒的原因。

但这还不仅仅是灵感,酒后的人们自然而然地就多了几分热情,以往的隔绝、隔阂与疏离感消失了,酒席于是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最好的交际场所,微醺的人们就此多了黏合剂。酒,成为中国人情感共同体建立的催化剂,也成为中国文化远古以来的一种不变的推进力量。
送些酒给朋友,也就多了些情感么。

可惜时间太晚,酒是不能买了。
唯一我能做的,就是替他们再多多地闻几下。

其实,真正好酒之人期待的就是,每一顿好酒,都能留存到记忆中去。
我所认为的“好酒”,并不完全在于酒质的高低,而是指一并喝酒的人,还有喝完酒后的感觉。这样一种好的感觉,除了在记忆中被保存下来,还会体现在每一篇的文字之中。
说白了,比如现在。

武侠小说大师古龙就是什么酒都爱喝。那时候他穷,最常喝的是台湾出的乌梅酒;偶尔能喝到埔里黄酒,会特别高兴,酒兴中的文字也会因此而妙笔生花。
正所谓:山翁今已醉,舞袖为君开。

人醉了,头脑却很清晰,这无意是最佳状态。
又何止是清晰,简直是数十个CPU的并行计算。

再抿一口,再吟几句。
煮茶温酒忘忧匆,魏晋唐宋非虚空。研墨抚琴会陶令,余音绕梁穷无穿。
再传暗夜破俗雾,语论邯郸学步中。烈酒九巡现灵空,狂笑智者才觅东。

美妞看来真的不胜酒力,接连几次拽着我走。
我问:何以解醉。
美妞答:唯有夜市。
趁着清凉的夜风,才走出几步,耳中又闻美妞笑曰:是顺风,酒气越发浓烈了……

写些字,本想说说宜宾五粮液老窖池的事儿,没想到却扯得偏了。
我瞎写,您随意看。
说到底,我还是对酒情有独“盅”的。

---【再向川中行】由宜宾五粮液老窖池说说关于酒的那些事儿

---【再向川中行】由宜宾五粮液老窖池说说关于酒的那些事儿

---【再向川中行】由宜宾五粮液老窖池说说关于酒的那些事儿

---【再向川中行】由宜宾五粮液老窖池说说关于酒的那些事儿

---【再向川中行】由宜宾五粮液老窖池说说关于酒的那些事儿

---【再向川中行】由宜宾五粮液老窖池说说关于酒的那些事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