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现陕西】春到杏花谷

(2016-03-20 21:03:35)
标签:

陕西蓝田杏花谷

自驾蓝田杏花谷

春到杏花谷

蓝田杏花谷

分类: 游乐中国

--【发现陕西】春到杏花谷

陕西多塬,蓝田县也是如此。

我曾在每年的五月份去蓝田的白鹿原上摘樱桃,对那里的地形略有了解。知道附近的塬上有杏树,每到春季便盘算着去看看。

可直到今天,这个愿望才算实现。

 

蓝田的华胥村,以杏树闻名。有摄友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杏花谷”。

沿着土塬的山坡地带,分布着很多杏树。

进入三月中旬,天气转暖,这里的杏树便最早感知了春天的温暖,迫不及待地把花朵挂满枝头,拉开了杏花谷整个花季的序幕。

 

本应上周才是杏花谷最为旺盛的时间。昨夜一场大风,让人禁不住担心那些花是否还在。一个小时的车程,刚到村口便能望见白色的花一树一树地绽放。

还好,赏花并不迟。

 

顺着山坡走,边走边看。

走到最高的山坡,眼望谷地,蔚为壮观。

 

杏花谷中杏花怒放,用“气势磅礴”来形容并不夸张。杏花漫延,如来势汹涌的潮水,爬上山坡、深入谷底。新绿的麦苗搭配杏花的粉嫩,再点缀农家的屋舍和闲适的行人,春意就这样被演绎得夸张而又恰到好处。

 

看过《中国国家地理》中关于伊犁杏花沟的论述,知道杏树因耐寒、抗寒、喜光、不喜欢空气湿度高等特点而最适宜在北方种植。但中国的诗词中,尤其是唐宋元诗词中杏花的身影并不少见。

“十亩开金地,千株发杏花……”,“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忧……”,这些是唐代的诗,是说长安城的杏树。但江南的杏树并不多见,缘何又有描述呢?

在江南,宋元的诗人们看着村边、路口、屋前屋后零零散散的杏花,写出“杏花雨里带春回”、“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样的诗句。江南诗人太需要杏花了,它的轻盈、它的娇美、它的如梦一般朦胧的花、它的若有若无的白、粉、红,它的随风而逝的零落,这些都是能够触动诗意的。但是他们知道,若是没有春雨的协助是无法把杏花抢到江南的。

 

“杏花、春雨、江南”,写得是江南的杏花,思得是江北的故乡。

 

由此,赏杏花,还是应该在北方。想必花色的美,勾起的多是欢喜的笑容吧。

 

杏花开了,想必杏子成熟的季节也就不远了。

我想着,等到夏季再来一次杏花沟。

 

就坐在杏树下,邀三两个好友,摆四五碟小菜,摘六七颗杏子、酌一壶温热的米酒,一切都是刚刚好。

生活,不是诗,但可以用诗意的心境去生活。

诗心,让人不会老。

 

诗和远方的田野,一样也不能少。


--【发现陕西】春到杏花谷

--【发现陕西】春到杏花谷

--【发现陕西】春到杏花谷

--【发现陕西】春到杏花谷

--【发现陕西】春到杏花谷

--【发现陕西】春到杏花谷

--【发现陕西】春到杏花谷

--【发现陕西】春到杏花谷

--【发现陕西】春到杏花谷

--【发现陕西】春到杏花谷

--【发现陕西】春到杏花谷

--【发现陕西】春到杏花谷

--【发现陕西】春到杏花谷

--【发现陕西】春到杏花谷

--【发现陕西】春到杏花谷

--【发现陕西】春到杏花谷

--【发现陕西】春到杏花谷

--【发现陕西】春到杏花谷

--【发现陕西】春到杏花谷

--【发现陕西】春到杏花谷

--【发现陕西】春到杏花谷

--【发现陕西】春到杏花谷

--【发现陕西】春到杏花谷

--【发现陕西】春到杏花谷

--【发现陕西】春到杏花谷

--【发现陕西】春到杏花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