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川西,我们出发吧】-53-中路藏寨,东坡藏家

(2016-03-14 21:02:35)
标签:

川西我们出发吧

中路藏寨

中路东陂藏家

中路桑丹老师家

自驾川西

分类: 游乐中国

【川西,我们出发吧】-53-中路藏寨,东坡藏家

窄窄的河水环绕村落蜿蜒流淌,清澈见底的绿水能看到鱼儿自在游弋。河水从小桥处缓缓穿行,两岸繁茂的树木带来浓浓的绿意,掩映着座座百年藏居。

万物都静默安然地存在着,生长着,一如数百年来的模样。


一般来说,川西或川藏之路上,大渡河是第一条必须要横跨的大河,同时也是文化与地理的分水岭,而丹巴恰恰是大渡河的起点。


在这里,东谷河先汇入大金川;大金川浩荡东流,继而与从东而来的小金川汇合,自此开始被称为“大渡河”。


丹巴县城位于三河交接的河谷中,在大金川南岸的两条河流交汇口之间,格局狭长,绵延约两公里。依山而建的格局依稀有些重庆的味道。这里河川纵横,如同烟雨江南。而它的海拔在藏区也是罕见的,仅1780米。


不过丹巴的魅力并非在县城之中,周边散落的藏寨为她赢得了“中国最美乡村”的美誉。这里以墨尔多神山为中心,雅拉雪山守住边界,神秘的古碉楼密布在峡谷和神山中,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这些始建于一千多年前的古碉群形态各异、高低不同,分布在大渡河的河谷两岸,和著名的丹巴藏居相互融合映衬。体验碉楼藏居最有名、也是最方便的地方是与县城相近的甲居、中路和梭坡。


嘉绒藏族民居独具特色,其中甲居和中路最有代表性,而梭坡则以古碉群闻名。甲居的藏寨因为距离县城最近,且交通方便,因此开发的较早,商业气息较浓。


相比甲居,中路是个更值得歇一晚的地方。


县城到中路,仅有三公里路程,但从山脚到山上村寨的11公里路程却颇为费时费力,


下甲居藏寨,给桑丹老师打电话。
电话那边传来亲切和蔼的声音,普通话:出县城沿着公路向东北方向走,几分钟后会看到一座石桥。过了石桥,向右转。上山,一直上……嗯,上山的路不好走,你们开慢点。看见一棵很大的树,就给我电话,我出来接你们。


山路崎岖盘旋,路面坑洼四起。


从山脚到中路藏寨的路,果然很艰辛。地道土路,似乎因为近几日才下过雨的缘故,并没有尘土飞扬的遭遇。植被茂密,有穿行在森林中的感觉。道路的一侧是悬崖,能听见深谷底下传来的滔滔流水声。但景象却被树木围挡着,看不见河流的身影。另一侧不是悬崖,是土坡。土坡上密密匝匝地种满了苹果树,一只只红色的苹果招摇地悬挂在枝头。


丹巴本地盛产苹果,作为中国苹果的优质生态区,也是四川省苹果产量最多的县份之一。美妞有些馋,好几次找借口希望峰哥停车。峰哥并不答应,满脸严肃地说要保持生态环境,爱护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美妞有些不情愿,赌气问我:“一会到了住的地方,有卖苹果的么?老公,你想办法给我买苹果吧,看着都好吃。”红彤彤的苹果看着确实诱人,我也有些馋。但若下车去摘,的确有些不妥,我笑着说:“古人有”望梅止渴”,咱们现在就”看苹果止馋”吧?”


忽左忽右,车子在曲折的土路上东摇西扭。
突上突下,车子在坎坷的土路上上蹦下跳。


峰哥满怀乐观精神,笑曰:“上上下下的享受。”
后排的美妞估计快被颠散了,不停地念叨:“我晕……”
瑞哥也来了兴致,随着颠簸唱了起来:“给我你的手和你的腰肢,让我们融化在这节奏里;不要在意昨日的忧伤片段,不要理会那些未曾兑现的承诺,让我们一起摇摆、摇摆。”
峰哥情绪高涨,不间断地接着唱:“在这暗香飘动唯吾独尊的舞台,谁的香水扑鼻而来。你的眼神不许离开,快点跟上这个节拍,跟着我一起摇摆、摇摆。”
美妞做最后总结:“我晕……停车……想吐……”


一个大坡爬上去后,车子被堵住了。
前方,一辆拖拉机正横在路中。拖拉机旁,围着几个人。看衣着,应该就是本地人。


峰哥停车、熄火,看我一眼说:“车坏咧。”
我回答道:“咋办?峰哥,你会修拖拉机么?”
峰哥笑了:“会么!除了坦克不会修,地上跑的,都会。”
峰哥说完,旋即下车。从后备箱取出手套和扳手后,峰哥向拖拉机走去。我不会修车,跟在后面去看热闹。
我的身后,美妞的声音徐徐飘来:“哎,别忘了给摘个苹果呗。”


拖拉机是从山下到山上的,那几个人是搭顺风车到藏寨的。司机是个小伙子,除此之外还有四个人,一个藏族老阿妈,一个藏族老阿爸,一个藏族老大哥,还有一个藏族小姑娘。
峰哥过去和司机攀谈,了解故障状况。我四处溜达,张望树梢上挂着的苹果。
心里盘算着:最近处的苹果树,估计踮着脚也够不着。远处坡下的那几颗树,苹果枝子几乎都快垂到地上了。


想着,走过去。
看清了,树上的苹果很多;地上的,也不少,很多苹果都落到地上了。
再走近,止步。
很多的苹果旁边,站着一只黄白花牛,身形庞大,正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两军相遇,勇者胜?好汉不吃眼前亏?路基那不平一声吼?以静制动?……若干念想在脑中瞬间闪现。还在犹豫与选择中,美妞却在身后拍我的肩膀。回头看,她的手中正捧着几个苹果。
“哈哈,苹果!”
“咦,哪来的?”我环顾左右。
“那个女孩说,苹果可以随便摘的。”美妞笑着说道。


原来,我和峰哥下车后,美妞也尾随其后。峰哥去帮着修车,我观察地形,美妞却和那个女孩聊了起来。女孩说:她是学生,今天放假回家,家就在山上的寨子里。这里的苹果都是野苹果,可以随便摘。如果不摘,也都会落到地上的……女孩说完,就争着跑去给美妞摘了一些。


十几分钟后,拖拉机重新“突、突、突”地轰鸣起来。


车上,我问峰哥:“拖拉机是什么故障?”
峰哥略显骄傲地说:“窝就是小毛病么?光顾着开,都不管维护!就是高压油管磨损漏油么。拖拉机高压油管两端的凸头与喷油器、出油阀接连的地方磨损咧!漏油咧!”
“太专业了!那你是咋修的?” 瑞哥问。
“嘿嘿……”峰哥点上支烟,眯着眼笑:“从气缸垫上剪一块铜皮,弄成圆的,中间再扎个小孔。磨光咧,垫在凸坑上……搞定!”
“高,的确是高!”瑞哥兴高采烈地拍手。


做了好事,车修了;吃了苹果,馋解了。
一切,都很圆满。


美妞从后排递上个苹果。
接过来,咬一口:“脆,甜!”


接着盘旋,继续摇摆。
但有了苹果的滋润,美妞再也不喊晕了。


十几分钟后,看见一棵很大的树。
中路藏寨,在眼前。


中路的藏族村落集中坐落于小金川东岸山坡半山腰的开阔平地上,与墨尔多神山隔河相望。
中路和甲居同属丹巴县,但特色分明,以碉楼与藏居并举而闻名。两地相比较,甲居虽然也有碉楼,但现代气息较浓。而中路的碉楼,在高度、数量、分布地势的高度上都远超甲居。从碉楼的功能上来说,中路在前朝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战略地位更高、更重要。


据考证,中路的历史长达5000多年。
经考古发现,这里有新石器时代的生活遗址、战国时代的古石棺葬群等。相传,中路人的祖先在迁徙时,求神指点。代表神旨意的喇嘛给迁徙者一只羊,说:“你带着羊走,羊死在哪里,哪里便是你的新家。”迁徙者带着这只羊走到中路这地方,羊死了。于是迁徙者就在此地定居下来,从此以后这个地方就被叫做“中路”。


中路,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向往的好地方”。


的确如此。
才进入中路的村落,就立刻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


如同宁静如诗的田园,在巍峨的墨尔多神山下,在翡翠般的青草绿树之中,绽放着姹紫嫣红的鲜花。而一座座黄、黑、白相间的藏居与高耸的碉楼,隐隐约约分布在山林间,恍忽间竟有一种踏入仙境的感觉。
才第一眼,就有深陷爱河的感觉。


中路东坡藏家,是当地最大规模的农家接待,桑丹老师就是户主。古藏居,有700多年的历史。除此之外,富有艺术气质的桑丹老师老板还很有格调地布置了藏族传统服饰陈列馆以及画室等。


院子很大。
前院除了三层的藏居之外,还有很大的场地。小花园、小厨房、长椅、凉棚、绿地……一应俱全。后院,是宽阔的停车场。停车场再向外延伸,就是农田。顺着农田望上去,山坡逐渐升高。弯曲的小路,盘旋着遁入密林。

桑丹老师家,是中路藏居的杰出典范。
中路的藏居,是丹巴地区传统建筑形式和建造技艺的典型代表。


在过往的很多年,中路因为地处偏僻,其传统藏族建筑无论在建筑形式还是修建技术等方面都未发生显著的变化。如同桑丹老师家的藏居一样:整体为方形平面,用白灰装饰、黄黏土粘合的石墙逐渐向上收拢。尺度较小的木质入口,出挑的木质回廊以及藏式夯土平顶。这些建筑特色,无一不是体现了当地的建筑风格和技术。


我原以为看了甲居后再看中路,不会有太多的惊喜。
没想到刚刚迈入桑丹老师家,便发现这里的山村更加原汁原味。


相比甲居藏寨的名声在外,中路更显宁静安逸。

院里院外、院前院后走几步,置身其中顿时让人有漫步世外桃源的氛围。


远处,村落外。
窄窄的河水环绕村落蜿蜒流淌,清澈见底的绿水能看到鱼儿自在游弋。河水从小桥处缓缓穿行,两岸繁茂的树木带来浓浓的绿意,掩映着座座百年藏居。


近处,院子里。
树上挂着的,满是沉甸甸的石榴,苹果……闭上眼,果香四溢。藏居的墙边,挂满金黄的玉米。挂不下的,就随意摆在院落的空地。


山上。
初秋,村寨呈现出一派多彩的画面。树叶渐次褪绿,渐染红色、金黄色。每一座藏居的平台上尽是金灿灿的色彩,那是晾晒的玉米。还有红彤彤的色彩,那是房檐下挂着的串串辣椒。


山下。
田野间,收获后的玉米秸秆一垛垛地摆放。田野边,柴垛也是一垛垛地摆放,更多。还有格桑,迎风摇曳,娇小美丽让我想起你。


万物,都静默安然地存在着,生长着,一如数百年来的模样。


与桑丹老师聊聊天,漫不经心的淡泊让人瞬间安心。再看身边三三两两的人们,或在树荫下聊天,或在小道上散步,或干脆坐在田边欣赏村寨风光……眼前的景,宛如印象派画家的笔下。似远似近,若明若暗,充满宁静安逸而又快乐的祥和气氛。


郁达夫说,晨起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细数一丝丝漏下来的时光,静对着喇叭似的牵牛花,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在中路藏寨,在东坡藏家,在桑丹老师家,想不浪漫都很难。


抬行李上楼,洗把脸清爽,烧开水沏茶,抽袋烟解乏……
再次见到桑丹老师,已是半个小时后。


院子里,与桑丹老师交谈。虽是初次见面,却感觉似是久未相逢的老友。得知我们想拍照,桑丹老师忙不迭地说:“要抓紧。看那里,从后院出去,顺着田埂的路走。上山,穿过杨树林,再往上到碉楼附近,那里就能看见村落的全景……要抓紧,一会太阳就落山了。


拉起美妞的手,快步向院外走。
身后,桑丹老师又大喊:“早点回来啊,晚上七点开饭……”


时间刚刚好,恰逢下午五点左右。
走出院子,眼前阳光柔和。
抬头看,后山上整个藏寨正沐浴在金色的光芒下。


【川西,我们出发吧】-53-中路藏寨,东坡藏家

【川西,我们出发吧】-53-中路藏寨,东坡藏家

【川西,我们出发吧】-53-中路藏寨,东坡藏家

【川西,我们出发吧】-53-中路藏寨,东坡藏家

【川西,我们出发吧】-53-中路藏寨,东坡藏家

【川西,我们出发吧】-53-中路藏寨,东坡藏家

【川西,我们出发吧】-53-中路藏寨,东坡藏家

【川西,我们出发吧】-53-中路藏寨,东坡藏家

【川西,我们出发吧】-53-中路藏寨,东坡藏家

【川西,我们出发吧】-53-中路藏寨,东坡藏家

【川西,我们出发吧】-53-中路藏寨,东坡藏家

【川西,我们出发吧】-53-中路藏寨,东坡藏家

【川西,我们出发吧】-53-中路藏寨,东坡藏家

【川西,我们出发吧】-53-中路藏寨,东坡藏家

【川西,我们出发吧】-53-中路藏寨,东坡藏家

【川西,我们出发吧】-53-中路藏寨,东坡藏家

【川西,我们出发吧】-53-中路藏寨,东坡藏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