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陕南】-2-紫阳初印象

标签:
紫阳初印象安康汉江杂谈 |
分类: 游乐中国 |
紫阳,一个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的小城。
对于紫阳,最初的印象应该起源于十年前的那次到访。
我只记得城市很小,或者都不能称之为城市;因为在我的记忆里,那里只是一条街道,很窄,石板铺就的道路,在清晨还有菜农沿街叫卖的声音;站在高处眺望,汉江水很清澈,似乎都能映射出天空的影子。
这次去紫阳,我在路上不停的问:那条街道不知现在是什么样子?我还能看见石板路吗?江对面的那座庙,我还想去看看...
“等到了你就知道了”,同行者不紧不慢的回答。
满心的好奇,我们开车奔向紫阳,在到达安康的第二个清晨。
“十天高速”,路况非常好,几乎见不到多余的车辆。尽管如此,车辆也是慢悠悠的开,因为除了都是拐弯路和山洞之外,我也想多看看窗外的景色。
停车在桥头,我迫不及待地下来观望。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条水,只是这个城市的面貌我已认不出。
我记得以前的桥没有这么宽,江对面的城市也没有那么多高楼...
天气是雾蒙蒙的,让江面似乎遮上了一层面纱。
哦,物是人非;或许,这就是岁月的成长。
这种氛围真是巧妙,我就是想等待她的苏醒,看她最初的面貌。
一座城,围绕在水的怀抱;那些沉睡的人们,正在酝酿一年的梦想。
我回头望,是桥头的店家开张营业。
再望一眼江对岸,我们驱车前往更远的那个城-洄水。
我是想换一种方式去体验,比如乘坐船。
船沿着汉江快速地航行,江两岸的风景一闪而过;
很奇妙,我总是喜欢那种颠簸在水面的感觉,亦梦亦真。
体验小城的生活,这样的方式最直接。
这是紫阳县最初的邮电局-我在很多过去的电影里都能看到关于邮电局的场景,有谍战的情节。
是的,经常看电影,总是见到场景后会不自觉的想象莫须有的故事如何发生。
市民的真实生活在眼前一一展现,除去外表的光鲜,或许这隐藏在后面的才是本质。
如同人,除了外表,骨子里的那份气质难以磨灭。
这个生活道具的出现,让我很兴奋。
我似乎在一刹那,就能幻想起夜晚一家人围坐在周遭谈天的场景。
很温馨,不是吗?当晕红的光线映射在每个人脸庞时,你能读懂那份温暖的心情。
又一个古老的名字,本地人说这里最早不是练兵的地方,而是行刑的场所。
而我对于这里,却只知道“郎在对面唱山歌”这个电影很多场景在这里拍摄。
这是唯一存在的城门了,高高伫立着,每天注视着来往的人群。
他的旁边不远处就是码头,你可以想象在古时人们船舶靠岸,背负着行囊攀爬石板路走进城门的画面。
你如果是个电影迷,你完全能够想象一个三省交界的小城在解放初期的那些故事。
好像紫阳的解放是在那一年的11月,算是勉强进城吧。
突一个回眸,有居民漫步在城门下;此时恰恰有阳光,照射在残破的墙体上。
我喜欢这种感觉,旧的物体,新的人,还有阳光...这是一种岁月的脚步,在眼前等待你回味。
看着很低调的建筑,四周无人,寂静。
他们说,等晚上再看吧,那个时候最美。
见我疑虑,他们接着说:紫阳,白天像乡镇,晚上像深圳...
不同的是,现在人多了,车多了,鞭炮声更多了。
我始终没记住河的名字,只知道汇聚到一起而成为汉江。
如今的紫阳也是多条高速公路环绕,对面的那条路它的终点叫“重庆”。
当然,在旧时,你或许只能沿江坐船而行。
我还在品味这座城,夜幕已经让我看到另一番景象。
漫步灯火霓裳的街头,你不会认为他是一座边远小镇。
因为,他也很时尚,他也很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