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行,第二日-拜水都江堰-1-离堆

标签:
拜水都江堰李冰治水杂谈 |
分类: 游乐中国 |
都江堰,被誉为“独奇千古”的“镇川之宝”。
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将清澈的岷江水渊源不断的输送给广大的成都平原。
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也是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
成都行第二日,开始都江堰之行。
名为:拜水都江堰。

虽说是一路上雾气沉沉,但总的说来路况很好。出城后直上成灌高速,110多的平均速度,50分钟左右到了都江堰。在市区仍能看到地震时的遗迹,很多沿街的房子空荡荡的无人居住,等待着拆毁。
都江堰景区的广场很大,但给人感觉景区大门很陈旧。
老婆说,前几年她来时,还没有这样的广场呢。

可惜现在是冬天,如果坐在那里,一定会被冻透的。

门票90元,挺贵的。
还是5A级,这样想倒也值得。咱陕西号称旅游大省,也不过区区一个啊。

进入景区,沿着一条长长的两旁种满鲜花和树木的长廊行走。不多远,可见一个喷泉。
听旁边导游说这个喷泉里边的铁柱都从是都江堰水利工程里挖出来的,名为“卧铁”。

四根卧铁,整齐的排列在水池中。好像年代依次从古到今,最近的是民国时期的。
这卧铁,说白了其作用就是古时用来测量水面高低的。

古时没有水泥,如何固定建坝的材料很困难。
在李冰开始修筑堰时,他们采用往江心抛石块的办法,结果没有成功。因为,抛下去的石块,经不住洪水的冲击,不断地被洪水冲走。
怎么办?岷山一带盛产大竹,当地人用竹子盖房、编竹笼来装东西的方法,使李冰大受启发。他请来许多竹工,让他们编成长3丈、宽2尺的大竹笼,再往里面装满鹅卵石,然后让民工将沉重的大竹笼一个一个地沉大江底。结果大竹笼在湍流的水中安然不动,稳稳地固定在那里,周围再用大石头加固,就这样分水大提终于建成。
如上图,水池的周围就有这样竹篓,当然只是仿制的说明物。

继续前行,路两边是竖立着蜀中著名人物铜像的走道。
听人家说,电视剧“西游记”里人参果的那幕就是在这里取景的。

走廊的尽头,是两侧立着雕龙石碑的喷泉。
再往前,就正式进入都江堰景区了。


李冰治水六字真言:深淘,滩低,做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