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像

标签:
碑林石刻昭陵六骏金丝峡 |
分类: 游乐中国 |
石刻艺术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陕西是中国石刻艺术发展较早、遗存较丰富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汉唐盛世石刻以众多的数量和高超的技艺驰名海内外,在我国雕刻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碑林石刻艺术室建于1963年,集中了散存在陕西各地的从汉到唐的圆雕、浮雕和线刻艺术品共70余件,分为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大类。
这一组雕塑,是碑林所珍藏的国宝级文物--“昭陵六骏”。
唐昭陵六骏浮雕以唐太宗李世民征战疆场所乘过的六匹有功战马为蓝本雕刻而成,作品比例合度,线条明快,高度写实,是唐代石刻艺术中的杰作。
可惜其中飒露紫、拳毛蜗两骏早年流失海外,现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石刻艺术,是造型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石刻属于雕塑艺术,是运用雕刻的技法在石质材料上创造出具有实在体积的各类艺术品。
中国古代石刻,种类繁多,古代艺术家和匠师们广泛地运用圆雕、浮雕、透雕,减地平雕、线刻等各种技法,创造出众多风格各异、生动多姿的石刻艺术品。
碑林所珍藏的石刻珍品,可分为陵墓石刻、宗教石刻、其他石刻三类。
这座唐代的观音雕塑,被美誉为“东方维纳斯”。
我们可以看见那隆起的小腹、微露的胸部,这些都集中体现了唐代的审美观。
而且,如果走近了看,还能看见垂在肩部的头发是弯曲的样子--这是印度宗教传入大唐的痕迹。
造型综合了狮、虎的特点,形象威武、活跃,动作矫健敏捷,以其造型完美、手法熟练、雕刻精致而成为同类作品中的佼佼者。
这尊石雕是献陵石犀。
石犀原来位于唐高祖李渊的献陵前,刻于公元635年,重10吨,是用整块巨石圆雕而成。
这种犀牛的品种非常奇特:它头上没有角,鼻子上方有一圆包,因此叫做“圆帽犀”。这种犀牛原产于东南亚一带,现已灭绝。
据史料记载,唐初,林邑国,也就是今天越南顺化一带,以这种犀牛向唐王朝进贡,李渊非常喜欢。建造献陵时,唐太宗李世民就特意把石犀置于陵前。这一石雕注重写实,结构匀称,比例准确,显然是以活犀牛为“模特儿”,使人感到它温顺驯服,憨态可掬。
雕塑展厅外的拴马桩
很多展厅门口的怪兽--不清楚是什么。
这个怪兽也不知道他的来历...
刚从金丝峡回来,晚上九点多到家。
第一天,丹江漂流;第二天,7个小时,登山往返共计23公里。
先放几张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