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单反者必须掌握的三个参数

标签:
单反相机三个参数初学者 |
分类: 杂谈评论 |
接触单反相机的时间不长,凭借满腔的热情和强烈的学习欲望,一个月内阅读了无数相关教材、书籍、杂质和网络上有关摄影的贴子。加之晚上回家手持相机、逐项摸索功能操作,试拍、试拍,总算有了些许心得。
今天,小小的总结一下学习经验,以一个很菜的摄影爱好者身份,讲下初学单反者必须掌握的三个参数:光圈、快门、ISO值(感光)。(其实还有一个EV值,在最后略加讨论)
大师们说:玩转单反就是玩转光圈、快门、ISO这三个数字,玩转这三个数字之间的各项组合;三者关系很微妙,很关键,很重要。
理论篇--效果
先说光圈吧,F值越大,光圈越小,画面会越暗(假设快门固定);反之,越亮。快门呢,S值越大,速度越快,画面会越暗(假设光圈固定);反之,越亮;ISO值的大小可以改变画面的亮度,值越大,画面越亮(假设快门和光圈均固定),但相应的噪点会有所增加;提高ISO,画面相对来说会受损(但提高ISO值,也可使快门速度提高;此种方法,应付黯淡光线的拍摄,好用)。
实战篇--拍照
1、白天:
光圈:通常情况下,适中即可,如5.6。如果拍水面的话,尽量把F值调大(如F8--F11,光圈小,会拍出水面闪烁的星芒)。如果拍特写的话,则尽量把F值调小;这样,光圈大了,背景容易虚化,可以更好的突出拍摄主题,表现摄影思想。
快门:在拍摄中适当调高快门,一方面可以保证图片尽量不虚,另一方面能够调节画面明暗程度。天气好的话(晴天),一般在1/300以上,甚至到1/1000左右的快门(当然快门这么高的时候,光圈一定要记得调整,否则画面会黑压压(手动模式),呵呵)。
ISO:摄影,强调画面质量。所以一般都将ISO调到最低,即100左右。除非阴天很严重(总之拍摄环境较暗),可适当调高。
2、晚上:
光圈:用大光圈会提高画面的亮度,但是灯光的星芒是一团一团的模糊形状,不好看。想要拍出星芒(家门口的路灯?立交桥上的灯柱?)就得用小光圈,也就是把F值调大,如在F8--F11时(以尼康D40为例)就会出现美丽的星芒。
快门:拍夜景,周围环境光线一定较黑,所以快门是快不了的。一般在1/30秒的时候,已经是在晚上拍摄用的比较快的值了。当快门速度低于1/20时,画面会明显变亮,需要相当的耐心和臂力(假设此时三脚架还在家里睡觉);如果没有三角架,看看周围是否有可依靠的栏杆,树木等固定物。
ISO:多数情况下为了适当提高画面亮度,ISO值是要大于100的。正如上面所说,提高ISO值,虽然增加了画面的噪点数量,影响了画面质量,但同时也可以提高快门速度;所以,如果拍夜景时恰巧没带三脚架,这个方法还是挺管用的。当然,快门速度再怎么提高,还得看个人的“人肉防抖”技术,否则也会发虚的。我一个朋友前几天晚上去拍大雁塔夜景,1/2秒快门仍能很好的把持相机,这不得不让人赞叹(身体素质好,底盘重、胳膊粗--呵呵)。
如果想要星芒,那么快门就得接近1/10甚至更慢的快门,ISO在200-400甚至更高,光圈设在F8---F11(或15,16。。。)。
快门和光圈(ISO),在画面的明暗上属相辅相成的关系。摄影者可以根据自己预先脑海中构思的图像,调整不同的数值,则会拍摄出不同的效果。
玩单反,重要的是相机本身能够提供足够的操作,让脑海中预先摄像的影像能够成为“现实”。我想,这也许就是大多数摄影爱好者最终选择数码单反相机的原因所在吧(这段话,大师亚当斯在“预想”理论中已经做了详细的论述)。
最后,再说说所谓的EV值(曝光补偿)。
拍摄环境比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可对曝光进行补偿,适当增加曝光量。进行曝光补偿的时候,如果照片过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过亮,要减小EV值,EV值每减小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减小一倍。
调整EV值,关键是不损耗照片质量;对于拍摄夜景或是晴天拍摄想把画面调整较暗的时候,是一个好方法。代价是,快门速度可能会慢很多(架子是必须的;再比如,大晴天的室外,需要拍出较暗的画面--当然,也可以加滤镜等方法)。
关于ISO和EV对于画面明暗的影响,还处于摸索与实践之中。有些不明白,两者的最终区别和什么时候该调哪个参数。所以,不敢多写了:)
补:以上文字,请博友(城市快乐角,铁皮豌豆...)看过一定抽空指正并解答最后关于ISO和EV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