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tcl李东生品牌战略创意感动生活 |
分类: 速记 |
摄影=楼晓宁
18日晚,TCL集团在北京发布了其新品牌战略——创意感动生活(英文为The Creative Life),据了解,这也是这家公司成立28年来,第一次较完整和清晰地推出其品牌定位。
先说一个真实的笑话。
某日,《数字》编辑部,一帅哥在使用一台貌似炫酷的崭新笔记本,引起众人围观。但是前后左右,看了又看,竟然猜不出是什么牌子的。
该帅哥波澜不惊地说:此乃“太次了”牌。
“什么?”
“太次了!缩写就是TCL!”
“他们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么半吊子,”会之前自助餐时,同来的摄影记者愤愤地说。我们的盘子里只盛了一些残羹冷炙,而现场的桌椅板凳远远不够,我们好不容易才抢到一个座位坐下。而上个月他早就在越南领教过了TCL的“太次了”。
创意有几分?
按照TCL的诠释,其品牌愿景是在未来三到五年内,成为中国具有鲜明个性的品牌;在未来十年内,成为中国最有创造力的品牌。而支撑这一目标的是所谓的“三力一系统”:设计力、品质力、营销力和消费者洞察系统。
据悉在TCL内部,两年前就开始讨论推出统一的新品牌形象,为什么选择在现在发布?TCL负责品牌推广的人士并没有给一个明确的答复。而根据TCL最新的财报显示,其在2007年一季度拿到了1387万元的净利润。此次在品牌上大做文章,是否真的像某些“业内人士分析”的那样,是“借助品牌重生酝酿全面战略反击”?
在此我不敢妄下断言。只是觉得,TCL在此时此刻对自己的新品牌战略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这样做了,以及若干年后,用户将如何诠释TCL的品牌。
在“创意感动生活”的主题背景画上,是模拟的香港游乐场场景,上面标注了众多在全世界范围内改变了人们生活的发明和创意:电话、空调、汽车、风力发电、公路、安全帽、泡泡糖……只是上面看不到太多来自中国的创意,除了N千年前的造纸术。如果李东生在有生之年,能够在这幅画面上加上一个由TCL书写的注脚,那将比任何解释都有说服力。
感动8分
坐下来之后,在公关公司准备的新闻资料里,赫然发现了一份长达三页的李东生讲话稿。李总在读稿的前半段,很抱歉我没有听进去。然后,中间插播了一段录像。直到此时,我的注意力终于被抓了进来。
北京音乐是许巍的《蓝莲花》。
一根火柴擦亮,80年代,简陋的厂房,外面竖着TTK的牌子,兼当销售和搬运、保安和财务的寥寥数人讲述他们对TCL的感情;
又一根火柴擦亮,90年代,较为象样的厂房,简朴的女工,说,我很自豪地告诉别人我在TCL工作;
再一根火柴擦亮,21世纪,某中层干部说,苦苦追求梦想的都是傻子,另一个中层说,我们已经有了伟大的身躯,现在需要的是伟大的头脑;
最后一根火柴擦亮,未来……
这段制作不算精良的短片,不知道创作者的主旨是“创意”还是“感动”。如果说是前者,我只能给他打20分,但如果是后者,我想可以打80分。
过去我关注的多是跨国企业,很少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过中国企业(原谅我对中国企业的无知),在选择品牌时,只要经济允许,也无一例外地选择国外的(喝果汁也要喜欢都乐,而不喜欢汇源)。这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像TCL一样的大多数国内企业,它们的产品会被冠以“太次了”之名,为什么在和它们接触的过程中,总会让人感觉“半吊子”、不够专业;忽然似乎明白了,为什么TCL要去收购汤姆逊,而又为什么会遭遇重大挫折——他们正是在向国际更先进的水平一步步靠近,尽管有时候他们只是在努力地效仿,尽管大多数人走得很艰辛。而明白了这点,又似乎明白了为什么一位博友曾热衷于(曾在TCL工作)建立一个叫“中国竞争力”的圈子。
李东生印象
此前只在春节前央视的一档节目中看到过他,面对主持人的诱导,李总按照自己的理解诚恳地回答。那时应该是他在痛定思痛的时候。
今晚看到真人,更让人感觉他不是一个做秀的人,一丁点也不会。演讲稿的最后一句是“因为我们相信,谁能笑到最后,谁就笑得最甜!”这句话从李东生嘴里念出来,声调一点也没有提高,完了以后是一个鞠躬。
在随后的嘉宾访谈环节,来自某创意行业的嘉宾恬不知耻地指出,在这么炎热的天气,这么需要创意的气氛中,只有李总穿着西服打着领带。李东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而当主持人问嘉宾们在生活中会有哪些创意时,李总老实地说,生活中的事儿,那都是我太太的事情。
李东生还有一个动作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站在台上,其余的嘉宾上台时,他都会面袋热情的微笑,向前跨出一大步,大幅度地伸出右手,握住对方的手使劲摇一摇。
“这个时代,是变化、机遇和发展的时代”。这是李东生对这个时代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