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宁远
宁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53
  • 关注人气: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贸中心》——当奥利弗斯通开始谈论人性

(2006-11-12 22:54:05)
分类: 阁楼

 

I should be there, as close as I can.

 

周末看了两部电影,让我觉得颇为满足。一部是最近热映的奥利弗·斯通的最新力作,《世贸中心》,另一部则是一部1981年的老片《Reds》(被恶心地翻译成《烽火赤焰万里情》)。不同的时空,截然不同的题材,给了我相同的感动和启示。

 

长官,我跟你去

疯狂的讽刺成瘾的斯通这一次要表现人性的光辉一面,我想他成功了,至少我被感动得一塌糊涂。其中很多细节值得回味。第一个出现在影片开始20分钟,凯奇饰演的巡警沙展问,谁懂得救护,愿意跟他进去救人。有一个家伙说,四年没有用过救护知识了——那个时候大家还预料不到世贸中心将被彻底摧毁,但是已经隐约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个时候,正是那个小个子的在车站巡逻的警察威尔站了出来,说,长官,我跟你去。后来我们才发现,他的妻子正怀有五个月的身孕。

 

第二细节颇像斯通的手笔。那个从天而降的前海军陆战队中士,别人问他名字时,回答“***中士”。

“有没有短一点的名字?”

“中士”。

 

斯通始终对海军陆战队怀有特殊感情,这一点我们在《生于七月四日》中早就领教过了。

 

如果类似的灾难发生在北京,我是否有勇气向他们那样,站出来,跳进风暴的中心?

 

Honey, you are right

不能不承认REDS》是一部非常冗长的作品,210分钟。在John Reed去俄国报道十月革命之前,时间已经过去了80分钟,我曾一度把手指放在了停止键上。但是接下来在俄国发生的事情,不仅让我这个几乎失去耐心的观众感到了荡气回肠,而且,我想也是主人公一生中最值得回忆的时刻。

 

之前我并不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名叫John Reed的人,他被认为是那个时代最好的记者,曾受到过列宁的高度赞扬。凭着天生的新闻触觉,他在十月革命发生前几个月,从纽约到了俄国。中间还绕道法国,恳求已经离开他的妻子Louise Bryant“作为同事”同行。

 

What as?”这个问题一度是Louise关心的,当Reed请求她从古董的波特兰搬到纽约时,她就反复质问过Reed这个问题。后来他们终于秘密结婚了,因为,在那个崇尚自由,漂泊无根的圈子里,结婚是件“令人尴尬”的事情。

 

Louise也是一名记者,但是追随Reed来到纽约以后,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无法独立工作,对自己严重缺乏自信,以至于Reed对她的文章提出修改建议,她想都没想就替自己辩护。

 

而在俄国,我们看到了,成为Reed同事的她,迅速成熟起来,不但能坦诚地接受Reed的意见,还能对Reed的文章做出修改意见。当你能够坦诚地接受别人,尤其是最亲密的人的批评,才证明你真正地是一个独立和自信的人。

 

他们奔走于农村、工厂,混进罢工工人的集会,同时也采访了列宁、科伦斯基等大人物。在激昂的《国际歌》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身处风暴的中心是多么值得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当你身边有一个可以并肩作战的人,哪怕明天就变成炮灰。

 

上面谈的是电影,现实是,作为一名记者,我总是离得很远,雾里看花,隔山打牛。感谢主,赐我幸福的家庭和无法割舍的凡尘俗事,否则,我可能已经当了炮灰,在中东或别的某地。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Reds》的导演兼男主角Warren Beatty相当地帅,相貌与晓格兰特有几分相似,但是比那个花花公子有型多了。《邦尼和克莱德》中的克莱德就是他演的。《Reds》也为他赢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隐身的IBM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